475.第475章 驰援苏州(二)(1 / 2)
岛上小镇才建成不久,规模不大,最长的街道也只有二三百米长,李烨和贝蒂却足足走了半个时辰,当李烨和贝蒂离开小镇时,李烨和护卫身边已经堆满了礼物,足足装了两马车五花八门的东西,看得李烨和贝蒂尴尬的相视一笑。
岛民是朴实的,谁对它们好,他们自然记在心里。离开小镇,李烨和贝蒂继续向南走,来到一片沙滩上,这是嵊泗岛上最好的一处沙滩,名叫基湖沙滩。
基湖沙滩有“南方北戴河”美誉,亦可与美国的夏威夷相媲美。滩长二千二百多米,宽约二百五十多米,点辍两座暗红色小屿。滩石宽广洁净,沙质细软,人行其上,如履地毯,兼之空气清新异常,使人颇感舒适惬意。沙滩为黑松翠竹环拥,一抹茂林长达十余里,漫漫碧海金沙,水天空阔,景色四季各异,组成极佳的视觉效果,是难得一见的海岛游玩胜地。
李烨牵着贝蒂的玉指漫步在沙滩上,落日的余辉洒在金色的沙滩上,犹如一付浓墨重彩的水墨画,显得安逸宁静。晚霞拉长了李烨和贝蒂,给李烨和贝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宛若天上一对金童玉女慢步在沙滩上。
“夫君,汝累了”,贝蒂撒娇的躺在柔软的沙滩,一双玉足高高的翘起,缓缓地放到沙滩上,任凭着海浪的拍打。
李烨坐到贝蒂的身边,并排着与贝蒂一起躺在沙滩上,仰望着天空中最后一抹余晖。
翌日,李烨与杜芸、紫萱离开嵊泗岛,率领着一艘千石战舰和两艘五百石战舰向北行驶了两天,来到华亭县松江口,后世的上海市在唐代时还没有形成,沉没在一片大海之中。
沿着松江溯流而上,便可以达到苏州城外的码头,李烨的出现引起了码头上短暂的惊慌,在核查了李烨的公函后,码头上的兵将才容许李烨的战舰停靠在码头上。
码头上显得十分的冷清,但依稀可以看出曾经的繁华和富足,“杜娘,看来我们来的不是时候,王郢的兵变已经影响到这里了,这次可能会白跑一趟”,李烨说道。
杜芸看看码头上一片萧瑟的景象,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看样子,王郢的叛军很快就要兵临城下,李郎难道准备留在苏州吗”,杜芸并不知道李烨为什么这时候来苏州,当然不会认为李烨是想来送死的,难道是另有打算。
虽然杜芸与李烨已经交往一段时间,但是杜芸发现李烨根本就是一个谜一样存在,没有人知道李烨在想什么,下一步会做什么。虽然李烨有诸多掩盖和推辞,但是敏感的杜芸还是发现李烨好像知道些别人无法知道的东西,那是让人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杜芸从来不问李烨为什么,只是静静的在一旁看着李烨,慢慢的观察、细细的品味。
“既然来了,怎么也要在苏州住上几天再走,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如果这里的风景被战火毁坏了,没有看见原始的风貌岂不可惜”,李烨不以为然道。
杜芸知道李烨已经打定主意留在苏州,自己当然也会陪着李烨一起留下来,杜芸可不认为待在李烨身边有什么危险。
“咣、咣……”,随着一阵锣鼓起来,一对人马冲进码头,把并不多的人群隔离开来。
“某苏州刺史禹航康,这位可是登州刺史李烨”,一个五十多岁,身穿从三品紫衣,面容消瘦、身材矮小的老人出现在码头上。
“某正是李烨,劳烦禹刺史亲自来接,某诚惶诚恐”,李烨说道。
禹航康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烨,见李烨年纪轻轻、面容清秀,便已经是一方大员了。再想到乱兵马上就要逼近苏州,禹航康感到茫然无助,“李刺史,不知道这次率军南下,带了多少只战舰和牙兵”,禹航康急切的想知道李烨带了多少兵马来救自己,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李烨苦着脸道:“登州水师刚刚遭遇到海盗重创,又遭遇登州牙将骆乐兵变,现在能调动的战舰只有三艘,牙兵六百人,不知道禹刺史觉得够不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