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湖興蠶桑(1 / 2)

加入书签

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  >-/-<  >-/

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湖兴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种桑养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古诗中,皎然写有“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梅询咏道:“野阔多桑柘,湖平溉沃田。”,张维留有:“政绩已闻同水薤,恩辉遂喜及桑榆。”可见湖兴桑树种植的广泛。

民间习俗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性有着巨大的关系,是当地民风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之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些风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约定而俗成的。湖蚕甲天下,湖兴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养蚕是农事大宗。蚕区农民的日常生活与蚕桑紧密相连。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渗透蚕桑生产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蚕桑礼节和风俗,此为江南蚕乡所独独特的民俗。

蚕神信仰的历史悠久。蚕神嫘祖,又名累祖、缧祖,也叫雷祖。对蚕神嫘神祀奉,历朝历代官方都是相当重视。无论是《唐书》,或是《宋史》、《明史》、《清史稿》中都有记载了皇后亲先蚕、祭祀嫘祖的活动。在湖兴历史上,却有官方的蚕神和民间的蚕神之分。湖兴官方对蚕神嫘祖却只是在照磨署设神位以作供祀。一直到明、清时期,湖兴才有专供嫘祖的官方先蚕庙。清乾隆时先蚕庙的匾额“衣被功神”还是皇帝御笔所题。

而湖兴民间信仰的蚕神却是马头娘娘。

马头娘娘其形态是一位长着马头的女子,或许蚕农认为不雅,所热衷的画像为一位骑着白马,或是牵着白马的年青姑娘。马头娘娘为蚕神的传说很凄凉,与嫘祖为蚕神的传说之间有着极大差异:嫘祖是黄帝的元妃,是皇后;是元妃的聪明才智和黄帝的支持,才倡导了栽桑养蚕。而马头娘娘是含山的民间女子,是为了尽孝,蚕花姑娘与白马不能成婚为情而死,马皮裏躯,化蚕食桑吐丝,才开始了蚕桑生产的历史。

养蚕忌禁颇多。旧时养蚕缺乏科学知识,全凭民间积累的养蚕经验饲蚕。家蚕娇嫩难伺候,蚕农信奉蚕神嫘祖和蚕花娘娘在冥冥中掌管,便虔诚地崇祀蚕神。蚕农对蚕的生死病害缺乏理解,存在神秘心理;蚕农普遍认为,蚕的病害是白虎作怪,青娘是蚕的大敌。于是,心理上诅咒,行动上驱除,行为上忌讳。用各种办法驱驱除或祈求白虎青娘免害,祛祟避邪,求得避害。

崇祀蚕神从除夕夜便开始,蚕农家要点“蚕花火”;将一盏油灯点放在神龛前,一直要点到年初一的早晨,象征把蚕花的祥瑞接到了新的一年。因为蚕种要放在“蚕花娘子”怀里靠体温孵化,年初一要“眠蚕花”;平日都早起的农家妇女初一早上都困晏觉,不下厨,人们称之“焐发蚕花,越焐越发”。

过去,春节及清明的前后,蚕农要请艺人到家中堂屋或蚕房表演“蚕戏”,称“扫蚕花地”。表演者多为女性,她们身穿红衣裳,头戴彩色“蚕花”(也有戴彩色纸花或绢花),发髻插着掸蚕蚁的鹅毛,左手托小蚕匾,右手执小扫帚,在锣鼓的伴奏下边歌边舞模拟着各种蚕事劳动场面。“扫蚕花地”的歌曲音调古朴,旋律优美,尾句拖音很长,舞蹈富有蚕乡的生活气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