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亡者為者大(1 / 2)

加入书签

自古,亡者为大。湖兴的丧事料理很有规矩。

在死者临终前,子女近亲都必须随侍在侧,听取死者的“临终遗嘱”。大户人家专门请有师爷,一字不漏地笔记,写入时还得高声朗出声。亲属还得安排一二个亲朋密切注视死者的动静;一声悲哀的“要走了”,子女近亲当即“跪送”。在亡者断气时,安排好的亲朋要急速为死者更换上准备好的“寿衣”;有地位者用礼服作“寿衣”,一般百姓也要事先准备新制的“寿衣”(贫穷人家可去家族祠堂乞得) ”“ 。

死者咽气后,更好“寿衣”立即移尸中堂的“灵床”上,用衾被遮盖;同时中堂已着人撤去艳丽彩画,蒙披上白绫白布,改设为灵堂。“灵床”前备有香烛供品致祭,点上“长明灯”。灵床左右放置草蒲,其子女匍匐哭泣致哀,在其俯地守灵。此时即由家中推举某一人(大都是长子、长孙)出面筹办葬事,此人“出面”,便代表着他这一辈的兄弟和朋友为葬事筹办的“中坚”。

筹办的兄弟和朋友当即臂缚白毛巾(按亡者姓别,男左女右),穿上草鞋。推举主事一人,辅助管事二三人。主事首先要亲自或派人陪同亡者家人去请“阴阳先生”(大都是乡镇的“风水道士”)来作“批书”,“批书”根据死者的生辰与死亡时辰计算家族中所忌讳及有“冲克”的“生辰人士”,以让其有所回避,并推算出“回煞”之日等等。

“批书”一出,兄弟和朋友们则陪同亡者的小辈或由主事分派人,飞速向各亲族“报丧”,或发送讣告。报丧人无论晴雨,点着白纸灯笼,腋下挟伞一把,伞柄朝下。一路上,报丧人都会得到关照,行路,他人会让道。过河,摆渡船会等。到了亲族家,报丧人在门口一跪,便有人接进屋,招待茶饭。人进屋,伞不能拿进屋。报丧人若是亡者的小辈,亲族家女眷当即陪同哭一场。亲族家的人问清时辰、忌讳,送出门,往往送点“草鞋钱”,以示谢意。

接着宗族陪同丧家勘定葬地;大多亡者事先已准备好葬地的或有祖坟的,即着人勘定;未定葬地者,请“阴阳先生”看风水、觅葬地。(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葬地,“大墙门”大户人家也有停灵数年不葬的。穷苦人家则“入土为安”。)死者殁后,遗体前设斋饭,孝子及近亲日夜相伴,称“伴灵”。

在短时间(最长为三日)近亲赶来以后,即将死者移入棺木,举行入殓仪式盖棺钉实(若至亲未赶到,先入棺、后盖棺钉实),从此死者与人世相隔,称为“大殓”。大殓时,置石灰木炭于棺底防潮,有的还放松香。“大墙门”的豪门富家在棺中置放锦绣被褥,金银财物和死者生前的喜爱之物随葬。亡者由子女捧尸入棺,请和尚念经,考究的“大墙门”人家还要请寺庙方丈率十几个和尚诵弥陀经,并由方丈用锡杖推棺盖盖棺。

封棺时,由死者子孙用缀着彩绸的钉子按次序敲钉钉棺,此钉名“子孙钉”。若是贫者则一切从简,由子女捧尸入棺,盖棺钉实便为“收殓”。“大殓”后,依照拟定的“开丧”日期前,孝子及亲属仍日夜守灵,接受亲友前来吊唁,并请和尚尼姑在灵堂日夜诵经,为死者超度。

解放后,乡下的丧事尽管有了不少改革,但古风依存,人死以后,要搭灵棚,立神位,以供亲朋好友吊唁祭拜。较为亲近的亲戚,要准备祭品“拜祭”,祭品可以是鸡鸭鱼肉,也可以是豆腐粉条,是丰是俭,全看远近亲疏。除此以外还保留着挂“祭帐”。祭帐类似花圈。是一块黑布上缝了纸片,形同挽联,不过不是一副对联,右上一长条写称呼,左下一长条写落款,中间四张方形纸片,一般榜书四个大字,功业长存、遗爱千秋,天人同悲、孝慰忠魂等,也有的写四句哀悼的诗词。这种帐子非一般人就能写的,其中有各种讲究,每个村子都有一两个懂行的民间先生捉刀。

祭帐现也改革了,由物品代替。绸缎被面、毛毯、丝绸面料等,灵堂悬空一根索,物品挂上,五颜六色,写称呼、写落款长条纸一样,中间方形纸改为一张,单书一个“奠”。进而花圈时髦了,物品不送了,所有悼念哀思全由钱来代表了。

依照过去治丧规矩,一般的人家在亡者死后三日内,由闻悉的亲友前来吊唁,并送“奠仪(钱)”或挽联、挽幛(大都是绸缎被面)。原来送绸缎为衬托挽联(词)的载体,后来演变为单送被面,贴上一张书有“奠”字的白纸。农村也有的人家送团糕,讲究的送“印花糕”,糕模以“暗八仙”、“三牲”等图案为主,普通的送扁圆状的团子;所有的糕团以粳米为主,均不放盐,寓意“生不与死‘结缘’”。

也有的“大墙门”人家则确定“开吊”时间,接受亲朋的吊唁。这类情况一般都事先发书面讣告,在报纸兴起后亦有登报的,均说明某日“开吊”。有的还在讣告附有死者传记和孝子的哀启。“开吊”之日前,“大墙门”丧家请来“彩棚班子”搭起高大的“灵场”。

“灵场”设有“辕门”,悬有长形白壳灯笼,灯笼上书有丧家姓氏堂号,门楣上还挂有黑白彩球,名“魂球”,“灵场”内在灵堂前还扎成内门,“襄礼人”站立内门前。“灵场”棚内挂满挽联、挽词和挽幛。最里面是灵堂,挂有遗像,设灵幡。停棺在下,设灵台。凡吊唁亲朋致门,“襄礼人”一声传,奏乐相迎,吊唁人至灵堂前有人高声呼报,吊唁者先行礼,孝子答谢。然后吊唁者返大棚休息,少歇也有告辞,大都逢时入宴。

开吊治丧,丧家有办事班子,分别有人负责招待客人,办理宴席。丧宴的菜肴必备豆腐,俗称“吃豆腐饭”(故,湖兴过年不吃豆腐。)。人死饭镬开,不请人自来。“大墙门”人家都设“长流水席”,吊唁客人礼毕便可入席用餐,一天源源不断。吊唁者送“奠礼”,专门有帐房收受登记。有些“大墙门”与“佛”结缘,长年在一些寺庙“布施”,寺庙也会送来整桌祭品上供。在开丧的前后(一般是五、七天),每夜有和尚念经拜忏,内宅有尼姑诵经。并请道士作法事,驱邪赶鬼,整夜喧闹,称之为“闹灵”。

开丧之前还要“接路头”,说是要照明死者的“西归之路”。由阴阳先生念念有词地把小蜡烛自宅内一直插到最近的河埠上。另外,还要向亡者生前认定的寺庙去“报度碟”;把死者的名字报入寺庙名册上,寺庙为之作“法事”,在寺庙立上“长生牌位”。“开吊”的最后一日,举行最后家祭,近邻好友也参加(类同开追悼会),意即与死者告别。一般情况,开吊后即送葬,但也有长期停棺在家不葬的。多为“大墙门”人家,有的因墓地未修治好,有的因风水、年庚时辰“冲克”或另有特殊原因。依据儒教礼法,死者须长时期停灵在家,所以“大墙门”人户并不以停棺在家为忧。

“你怎么来了?”有人捧递给他一杯茶,在他耳边说,“这里的情况不对,可能会闹事,快想办法。”

一股*莉花香;是朱丽雯。林木森浑身一颤,他从悲伤中清醒了;他看见屋里的人紧绷着脸,悲怆眼中闪现着仇恨……

庭坪有人进来,与蔡小毛低声说些什么;堂屋的人顿时骚动了起来;小声嘀咕着,相互传道:

“‘县工作组’的人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