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密定四策(1 / 2)

加入书签

冯太后既然已经识穿了乙浑的野心,决计除掉乙浑,她的心思就全部放在了这件大事上。经历过后宫的争斗,冯太后的心思更缜密了。她知道眼前的局势对自己和小皇帝不利,惹逼急了乙浑,可能真把他逼反了,那太后和皇帝可能会遭遇不测。

她决定锋芒内敛,面上对乙浑示弱,放任他的野心越发膨胀,暗中悄悄地做足充足的准备,务必在保证自己和皇帝安全的同时,伺机给乙浑致命一击。

冯太后思虑再三,终于给自己拟定了对付乙浑的四条计策。文成帝刚刚去世不久,献文帝年幼在后宫居丧,按照礼制,不能轻易见人。不过皇帝不同于寻常百姓,可以例外。

冯太后清醒地认识到,乙浑恰恰利用的就是皇帝居丧、自己养伤这段时间,培植自己势力,矫诏诛杀异已,从而酿成了今天的局面。

乙浑利用群臣见不到皇帝,达到隔绝内外的目的。冯太后决定,提出由献文帝开始上朝,但大事还是由乙浑作主。这合乎历朝历代的做法,乙浑也不敢公然拒绝皇帝上朝。

冯太后认为,如果现在开始皇帝天天上朝,大臣当面奏请,就把乙浑的隔绝内外之策断绝了。乙浑再想为非作歹的难度自然增加,至少他不再敢矫诏,公然与皇帝作对。

这就是冯太后拟定的第二大计,拒绝矫诏,这样,乙浑即使想杀大臣,也不敢假借皇帝之命,大臣对乙浑的胡作非为更是痛恨,而皇帝也能避免乙浑大开杀戒,保存朝中对付乙浑的有生力量。

冯太后思定的第三大策,便是麻痹乙浑。皇帝既已上朝,根据祖制,冯太后便不宜再公开露面。冯太后料定乙浑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而不反对皇帝上朝。因为冯太后明白,如果她非要临朝称制,乙浑以大臣之身,是无法也不敢阻止的。如果由小皇帝上朝,而能阻止冯太后临朝称制,这对乙浑来说,是无奈之中的最佳选择。

毕竟皇帝年幼,乙浑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中。冯太后则大为不同,朝中亲信之人甚多,而且冯太后的机敏过人,也是乙浑最为忌惮的。所以,冯太后的三策,看似独立,其实三策浑然天成,互相环环相扣。

为了让乙浑失去警觉之心,冯太后暗暗决定,要严格督促献文帝,上朝时不多表态,除了适当时候阻止乙浑诛杀大臣外,其他大事,皆由乙浑作主。包括冯太后自己,也作好了准备,对乙浑的请求基本上做到有求必应。

乙浑的党羽们曾经向献文帝和冯太后建议,由于乙浑功高盖世,宜晋升,冯太后和献文帝照准,把乙浑升为录尚书事,赐予了极大的权力。后来又主动封乙浑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