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新技术(2 / 2)

加入书签

“我这边倒是受到一点消息,说这部纪录片好像采用了美国那边最先进的一种拍摄技术,因为成本太昂贵,好莱坞拍电影都不用,只有拍纪录片的时候会用一下,而且反映这种片子,对反应设备、银幕大小都有很高的要求,前段时间香港科技馆建设期间,林宥伦曾经向那边捐了一笔钱,说是帮助建造一座放映厅,我想他就是为这部纪录片准备的。”刘达开口说道。

“那小子给科技馆捐钱就是为了放映这部纪录片,这也太……”陈然咂咂嘴,“败家”这个词最终还是忍住没有说出来。

刘达抽了一口烟,“这可不好说,这小子做事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现在你觉得他只是为了做这件事,兴许后面他还会有更大的用处。”

陈然还有一点想不通,“那这部纪录片按照你的说法,在国内根本没地方播啊?”

“肯定还会转成普通的格式,而且这部片子拍出来重点也不是想在国内播,所以这个你不需要担心。”刘达解释说。

陈然点点头,“行啊,到时候我们跟着老黄一起过去凑凑热闹,看这小子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

这事商议妥当之后,陈然有事就先走了,刘达继续留在黄立成办公室里,看他眉头紧锁的样子,便知道他还有其他的心事。

“老黄,你在担心什么呢?”

“中央当初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找林宥伦拍一部能够改善我国国际形象的纪录片,他现在拍的内容讲的却是中国美食。”

黄立成说到这里,刘达已经猜到了他心里的想法。

“所以你担心这部纪录片并不能让中央满意?”

黄立成点点头。

刘达开始给黄立成分析说:“站在你的立场上,会这么看很正常,但是如果你换一个角度,站在林宥伦的立场上,你觉得他会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他在这部纪录片和香港科技馆放映厅上花出去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你觉得他会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黄立成给自己点了一根烟,“你的意思说,这部纪录片还另有玄机?”

刘达耸耸肩,“这个我也只是猜测,等到时候去看了不就知道了吗?”

——

新竣工的香港科技馆,11月23号这天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科技馆的其他馆室都还在内部装修中,唯有以林宥伦名字命名的科技馆放映厅正式投入使用,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这里将连续的放映《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

托马斯来的比较早,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放映厅,在这之后见到林宥伦,他更发出了由衷的惊叹。

“林先生,没想到你居然用IMAX技术在中国拍了一部纪录片,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不知道托马斯先生对这项技术怎么看?”林宥伦问起了一个题外话。

托马斯耸耸肩,“拍摄成本和放映成本,必须要先解决这两个问题,这项技术才可能真正的普及,你也知道,这项技术从67年被发明,直到现在也只局限在一些科技馆里使用,要想真正实现推广,必须要有其他的新技术来推动。”

托马斯并不知道未来的走向,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林宥伦印象中,IMAX能够在商业电影领域得到推广,很大程度上是由3D拍摄技术推动的结果。

极光公司内部已经开始对3D拍摄进行研究,想要取得成果恐怕得等上好几年的时间。

林宥伦花大力气用IMAX技术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目的只是想把这种技术先引进来,让更多人了解,等以后时机成熟,IMAX电影和IMAX影院计划就可以同步展开。

林宥伦和托马斯关于IMAX技术的话题还没有讨论结束,又有客人到来,两人的探讨不得不匆匆结束。

第一场放映,林宥伦邀请的主要是香港文化界、传媒界的一些朋友,同时电影界的邹闻怀、何贯昌也收到了邀请。

在这一波客人中,邹闻怀、何贯昌故意落在了最后,以便留下来和林宥伦说话。

“林生,我听说你为拍这部纪录片花掉了四千多万,真是大手笔啊!”要说这部纪录片真的花了四千万,邹闻怀是有些不太相信的,不过纪录片对外这样宣传,他也只能顺着这么说。

“我相信邹先生看过这部纪录片就会明白这笔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两位里面请!”林宥伦也不多做解释,不过言谈举止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

邹闻怀、何贯昌对视了一眼,本来这次来完全是为了照顾林宥伦的面子,不过现在他们对这部纪录片倒是生出了几分兴趣。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两人朝林宥伦点点头,一齐走进了放映厅。R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