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谋划未来(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次李若禹真的是感冒发烧了,而且是他十八岁以后最严重的一次,接连在村卫生所打了三天的针,直到大年二十九那一天,才算恢复正常,否则连这个年也过不好。当然,在这三天里,李保生和黄淑英可算是急坏了,也忙坏了。既要忙着杀鸡宰鱼准备过年,又要担心儿子的身体,他们也就这么一个儿子,怎么能不着急呢?好在老天爷保佑,三天过后李若禹基本上也好了,要不然二位老人还不知道着急成什么样子。

在这三天里,李若禹虽然发着高烧,由于身体非常虚弱,所以基本上都躺在床上。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若禹也想了很多。现在李若禹已经确信无疑,自己的确是重生了,那么问题就不容回避,自己已经不打算再像前世那样,只安心于做一个混凝土公司的总工程师,尽管这个职业生涯看起来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有很多遗憾,他必须要弥补。不但是个人和家庭的,也有自己所从事的建筑、混凝土行业的。

前世的中国混凝土行业,或者是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引进并消化国外的技术,整个行业显得非常粗放,特别是在建筑质量方面那更是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当然在商品混凝土行业兴起之后,这个情况有所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民用建筑,由于使用了现场搅拌混凝土以及砖混结构,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谈不上从结构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筑材料使用方面去考虑建筑的使用寿命问题,所以就导致了后来不断有媒体报道中国的建筑寿命才区区二三十年,不断有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房子成为危房,甚至还有不少倒塌的事故。

到了二零一几年的时候,就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危房,另一个问题也就接踵而至了。那就是这些危房的处理问题,城市里到处都是这种八九十年修建的房子,如果说要把这些建筑全部拆除重新建造,那么费用由谁承担?这些建筑拆除的话同样会将生难以计算数量的建筑垃圾,又如何处理?使用寿命才短短的二三十年,这同样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006年11月,“坚固得像碉堡一样”的青屿市著名地标建筑青屿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年。

2007年1月,杭城市的最高楼——江浙大学湖滨校区4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爆破当天,众多师生蜂拥而至,有的放声大哭。

2010年2月,昌海市著名地标四海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

一个又一个的类似报道不断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让国人都感觉痛心和汗颜。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也有很多高寿的建筑保留下来,以前的房子,不过是请几个木匠,平地立起墙柱,搁上屋脊椽檩门窗瓦片,虽耗时不过百来天,住上几代人也不稀罕。但是一到了现代,建筑的寿命就缩短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甚至在后世的网络上流传着一些顺口溜,比如说“赚钱要盖楼,盖楼要拆迁。拆了我再盖,价钱翻百翻。”这是中国建筑行业的痛啊!

要知道国外的建筑寿命可是大大的超过中国,比如说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74年,日本的建筑设计使用寿命也超过50年。

当然国外的建筑从设计规划之初就非常重视使用寿命的问题,所以他们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当然一方面是由于国外的民用住房之类的建筑大都是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广泛采用了装配式结构,由于建筑所用的混凝土构件都在预制工厂内生产,并且国外对于混凝土预制构件及现浇混凝土的质量重视程度远超中国。而且在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方面,国外更是大大领先于中国,甚至于说中国的很多专业教材或是标准之类的,都是向国外借鉴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