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巨额捐款(1 / 2)

加入书签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李家湾的李氏祠堂据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祠堂设计精巧,功能齐全,可称为清代川南地区民居宗祠建筑的典范。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穿斗、抬梁式构架,四周则以山墙环绕和衔接,牌楼式的山门。不过,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已经变得破旧不堪,随时都有可能倒塌。不是李家湾的李氏族人们不想修,而是因为没有钱呐!

李家湾的村民们,绝大多数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连出去打工的也很少,最多也就是做点小生意。比如说贩仔猪、小鸡小鸭或是做篾匠活什么的,也就是李若禹的伯父李保官要好一些,算得上李家湾的首富了。不过即使是李保官,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修复祠堂,毕竟李氏祠堂是列为荣州文化保护的古建筑,虽然面积不大,建筑面积只有一百多平方米,加上院坝也只有五百平方米,但要修复这种古老的建筑需要非常专业的工匠,材料成本也是非常高,没有十几万根本拿不下来。

在清末的时候,李氏祠堂本来是很小很破旧的,因为李家湾的祖祖辈辈都是穷人家,并没有出过什么富户或是官员,所以原来的祠堂都是很简陋的。不过到了清末的时候,李家湾的老一辈人,到自流井一带去做盐工,挣了不少的银钱。当时李氏的族长还成为了自流井大盐商李四友最得力的手下掌柜之一,所以当李家湾的老一辈准备重修祠堂时,大盐商李四友便资助了不少银钱,这才有了今天的李家湾祠堂。

当时,自流井盐业鼎盛,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了四大盐商家族,拥有大量的产业资本和土地资本。李四友堂极盛时,拥有水火井100多眼,火圈800余口,在外地开设的盐号达70余家,在贵州仁怀和四川綦江开设的盐号,就拥有武装家丁500人,四友堂账房里常年储备的现银就达30万两。这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堪称绝无仅有的产业资本。而大盐商李四友对手下的掌柜也非常好,看到在他手下干活的李家湾几十名盐工准备在族长的带领下,重修宗祠时,便大方地资助了他们。

当时李氏祠堂修建了一年多,用去白银五百两!大部分都是大盐商李四友捐的。五百两白银,差不多相当于九十年代的十几万人民币。所以要修复祠堂,没有十几万是不可能的。

李保生本来就是李家湾的村长,所以这样倒也容易。李保生第二天就去找到支书李保堂,准备说一说修复祠堂的事。

李保堂也是李保生的堂兄了,不过年纪比李保生大了很多,他已经六十八岁了,是李家湾的老支书,支书做了将近二十年,是李家湾威望最高的人。

当李保生把修复祠堂的话题一说出来,李保堂便苦笑道:“保生啊,你以为我没有想过吗?但是你要知道,咱们这座祠堂,不是普通的祠堂,那是咱们的老辈人花了很多钱,出了很多力才修建起来的。要修复这座祠堂,没有个十万八万的想也别想!但是咱们村里,都是穷人,就算是分摊的话,每一户也得摊上个七八千元吧,这可是一个大数目,就是万元户也拿出七八千来,也是不容易。所以这事情,我也是想了好多年,却一直办不成!”

李保生并没有把李若禹所说的二十万捐款说出来,他知道这事情的确很让人震惊,虽然是儿子自己拿出来的钱,称另有人捐助,但是天上掉这么大一个馅饼,一定会让李保堂这个老支书心花怒放吧?毕竟这是他想了很多年却没有做到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