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1 / 2)
李安知道这些家伙就喜欢图方便,不愿意去做复杂的事情,另外,李安所说的专业护卫,就是镖局了,而大唐还没有出现镖局这种机构,也没有人敢第一个尝试,甚至,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一层。
没有人敢第一次开办镖局,一个是看不清镖局日后的发展,不知道自己第一个吃螃蟹会遇到怎样的情况,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二是担心这种专业的武力组织违反朝廷的律法,万一惹得朝廷围剿,那可就麻烦了,毕竟,这可是专业的武力组织,有点类似于军队了。
三是担心与各路山贼结怨,让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危机之中,普通人临时给商队做护卫,就算与山贼结怨,山贼也搞不清这个护卫是是谁,家里还有什么人,甚至一个照面之后,就再也不会相见了,而若是一个人组建镖局,那肯定有自己的名号,肯定有自己的总部所在地,山贼只要记住与自己有仇的镖局名号,然后随便一个打听,就能找到镖局的总部,然后,还可以轻松的将镖局的镖头和镖师的各种情况都摸清楚,要真是有大怨气,这些山贼很有可能会对镖师的家人下手,既然都做山贼了,那还能有什么底线,这是个很大的风险,是做镖局的人不能完全避免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世所谓的镖局,并不是完全尽力保护商品的,在遇到山贼打劫的时候,也会给山贼一点财物,并不会对山贼进行赶尽杀绝,以免结成死仇了。
做镖局难免会与山贼这种群体对立,但为了保护自己,很多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妥协,并不会真的拼尽全力,这与官兵不全力剿贼似乎是一个道理,官兵有养贼自重的想法,而镖局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没有山贼,官兵就没有存在感了,同样的,没有山贼的话,镖局也就失业了,如此一来,镖局自然不会尽全力去打击山贼了,这些山贼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所在。
当然,镖局比较喜欢懂规矩的山贼,这个规矩是经过一次次的摸索实践出来的,虽然没有什么道理,但也是这个行当的行为准则,也可以称为道上的规矩。
其实,镖局在华夏历史上的存在时间并不长,是清朝时期才出现的,据说是因为晋商的存在而形成的,发展到民国时期就衰落了。
想要开办镖局,也不是谁都可以的,必须背后有靠山才好办事,没有靠山的镖局很容易被朝廷打压,有很多镖局与朝廷高官都有联系,一般的普通人哪有开办镖局的胆量,必定是能力出众又有关系的人,才能开办镖局。
而作为镖局的押镖镖师,不但要武艺高强,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唇典,即行话,以便同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走镖时,如果发现路间摆着荆棘条子,必须作好准备和劫路人见面,如果攀上交情渊源,彼此认同一家,便可顺利通过,否则只好凭武艺高低。
镖局不但赖于江湖上有强盗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关系密切,一些官府注意的江湖游侠,进城后若住在镖局,官府是不能缉拿的,这就是因为镖局背后有靠山,不是地方小官敢得罪的。
其实古代的镖局,与后世的物流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由于成本的限制,古代的镖局只押送贵族的物品,对于一般的物品是不押送的,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而后世的物流是任何物品都会运输,毕竟,在交通发达之后,商品的运输费用就会大大的降低了,道路上也没有山贼,自然什么都可以运输,而古代的运输费用实在是太高了,镖局每次都要出动大批镖师,价格实在是无法降低,只有贵重物品才有可能弥补运输费造成的损失,廉价的商品完全无法弥补保护费,也不太担心被打劫,就比如木炭运输,山贼看了都无奈。
镖局的押镖费用不是固定的,也是看情况收取的,主要按脚程远近、货物所值取不同的镖利,商定后签订镖单,在镖单注明起运地点、商号、货物名称、数量、镖利多寡等,双方各盖图书印章,护送到指定地点、商号后取得镖利。
一般走镖通常有总镖头或是经验老道独当一面的镖头押镖,拿着接收镖物的清单,再带上官府开的通行证出发,遇到关口的时候,拿出通行证给官兵门阍看一下,为了避免纠缠,镖师有时便顺手塞给他们一些银两。
途中遇到状况,譬如发现路间摆着荆棘条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这叫恶虎拦路,这些荆棘条子不能自己挑开,必须做好准备和劫路人见面,先扯着嗓子喊口号,告诉对方自己是什么镖局的,要路过此地。
如果喊镖号不行的话,就需唇典对话,唇典是武林中的行话,只有镖局内部的人知道,外部人根本听不懂的,如果对方仍不打算歇手,那就只好抄家伙打架了,万一山贼更多更强,是可以劫了镖车的,这叫失镖,这种事也不少见,要不然山贼该怎么活,镖师在每走一趟之前就已经打点好了家里的一切,已做好一旦出事便不再回家的准备,也就是要跑路了。
有人认为镖局的尚武、正直、正义、扶弱、助人的精神,指导着几百年来镖局的镖师们,前仆后继地追逐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凶悍的敌人,他们从来不知道逃逸和后退是什么,他们只知道一点,人在镖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