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黄鹤矶(1 / 2)

加入书签

黄鹤楼位于蛇山黄鹤矶,濒临长江,遥望鹦鹉洲,站在楼上可眺望对岸的晴川阁,据说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屡毁屡建,现在的这座黄鹤楼是清朝中叶重建的。

到了黄鹤矶,赵北带着卫队步行走了上去,一路人声鼎沸,木匠、泥水匠、小工正忙着在矶上矶下打地桩。

就在前几日,这黄鹤楼和大半个黄鹤矶已被赵北租给了几个大商人经营,虽然他们当时没说干啥,但现在看来,那几个商人是打算在这里经营房地产了,而且说干就干,合同刚签了才几天,就把这黄鹤矶变成了一座建筑工地,不过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又刚下过雪,这正式开工营建恐怕得等到开春以后了。

赵北曾对那几个商人说过,他打算把黄鹤楼变成风景区,发展武汉地区的旅游业,或许是受到启发,那几个商人已开始未雨绸缪,先占地盘,到底是盖酒楼还是饭庄,赵北却是猜不到。

不惟黄鹤楼被租了出去,武汉周遍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都被赵北“租”了出去,没办法,现在全省清理财政的工作还没结束,列强又借口局势不稳强行扣押了由他们代收的关税,可是军政府各方各面都需要资金维持,赵北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现银,只好在那些名胜古迹上打主意了。

革命之后,不少原属旗人的产业被革命政府没收,其中不乏他们*的名胜古迹,这些产业都被军政府租了出去,连同那些被没收的官府地产,东凑一点西凑一点,总算是凑够了一百万现大洋,维持军政府的正常运转几个月是没什么问题了。

现在革命形势逐渐明朗,赵北崛起之势已不可阻挡,以前那些左右观望的人开始有意无意的向总司令靠拢,躲在租界的商人也陆续返回,按照当年湘军、淮军崛起的经验,即使赵总司令坐不了天下,至少也能混到曾国藩、李鸿章那种地位,武汉一带的商人不能通天,巴结不上袁摄政,也就只好向赵总司令靠拢了,所以,这租地、售地的布告一发,应募的商人着实不少,赚钱还是其次,关键是跟总司令搭上线,买个安心。

商人们的这种心思虽有些度君子之心的味道,但好歹是让赵北狠捞了一笔。

声望日隆的赵总司令赶到黄鹤楼前的时候,黎元洪等人已在楼前的石照亭恭候,人不多,就那么六七个人,大多都是陌生面孔,人人青衣小帽,与那古朴的石照亭倒是交相辉映,也与赵北那笔挺的军装、锃亮的马靴有些格格不入。

黎元洪穿着长衫,外头罩着件缎面金丝袄,头戴瓜皮帽,脑后的那根一尺长的小辫也剪了,红光满面,精神抖擞,见总司令到来,便领着众人上前迎接,并为赵北一一介绍。

“总司令百忙中抽出身来,黎某不胜荣幸,这几位都是远道赶来的缙绅名士,黎某为总司令引见引见。”

黎元洪指了指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说道:“这位邹廷弼先生,字舜卿,江苏无锡人氏,倡导实业,名下产业众多,堪称东南商业钜子。此次观景会,实是他摆下的。”

“幸会,幸会。”赵北拱了拱手,仔细打量,那人其貌不扬,但眉宇之间透出一股商人特有的精明,目光在赵北脸上停留片刻,迅疾挪开。

“黎议长抬举了,其实邹某不过是个小商人,这‘商业钜子’实在不敢当。旁人说总司令才二十多岁,周某还曾不信,现下信了。总司令青年才俊,安庆举义海内闻名,九江通电天下影从,前途必不可限量。”邹廷弼拱了拱手,自谦一番,顺便拍了拍总司令的马屁。

黎元洪指着另一人,说道:“这位是谭延闿,字祖庵,湖南茶陵人氏,进士出身,‘会元’的头衔,这可是湖南二百年来第一位会元老爷,现下是湖南宪政公会的会长,其父谭钟麟官至两广总督,也是进士出身,父子同进士,这也算得科场佳话了。”

这倒是个历史名人,清末著名的立宪派人物,辛亥革命后还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湖南王”,在历史教科书上通常被作为反面人物批判。赵北不由多打量了几眼,估摸着对方年龄似乎还不到三十岁,相当年轻,也相当的倜傥,气质很不错,这倒和他的官宦人家出身相符。

黎元洪又指了指邹廷弼身旁一名男子,说道:“这位也非寻常人物,乃是名闻天下的‘宪政奇才’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氏,是当世大儒王湘绮(王闿运)的入室弟子。此次袁项城举义北方,皙子功不可没。”

赵北闻言一愣,向那人问道:“阁下便是杨度?你不是在帮张季老他们张罗宪政的事么?来武汉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