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上疏(2 / 2)
张璁进殿见礼之后,便躬身道:“微臣近几日翻阅《周礼》、《汉志》、《唐六典》诸书,深觉南北郊分祀实乃万世帝王之道,太祖实行合祭,乃是感于京师一时灾异之应,实乃礼缘人情,如今国固邦宁,吏治清明,实应礼复古制,以兴礼乐,这是微臣和翟銮之奏疏。”说着便双手呈上奏折。
赞成南北分祀?嘉靖颇为狐疑的看了他一眼,难道不是他指使的赵时春?接过奏折仔细的看了一遍,才含笑道:“论及对礼仪的精研,朝中诸臣无人能及秉用。”说完,他便吩咐道:“来人,着将兵部主事赵时春立下诏狱拷掠。”
怎的突然又冒出一个兵部主事?张璁听的一怔,难道事情又起了变化?不过,眼下既然已经表了态,有什么变化也是枉然,微一沉吟,他又取出胡万里的奏折,双手呈上道:“禀皇上,这是漳州龙溪知县胡万里的禀报整治龙溪驿站和科考建言的奏疏。”
胡万里?嘉靖马上就想起了这事,他也很想看看这个新科进士有无真才实学,当下便接过折子仔细看了起来,胡万里对驿站的整治措施一共就三条。
规定非公务任何官员不得侵扰邮驿,过往驿站的官员只许按国家规定的级别供应食宿,不许越格提出奢侈的要求;除邮驿供应外,任何官员不许擅派普通民户服役;还规定政府官员凡非公务而是到离任或请事假等旅途费用,一律不得由驿站负担,不得动用驿递的交通工具。
微微沉吟,他才问道:“对这份奏疏,秉用是何看法?”
“回皇上,微臣窃以为过于保守。”张璁毫不迟疑的道:“整治驿站弊端的举措毫无新意不说,更有软弱之嫌,科考建言,虽是有理,却不宜实施,难以推广。”
听的张璁如此贬低他的得意门生胡万里的整治措施和建言,嘉靖不由微微笑了笑,张璁这是以此表白他不结党,当下他便笑道:“秉用此言有失公允,胡万里整治驿站的举措虽然平淡无奇,却也都是症结所在,可谓是对症下药。
朕看他是有所顾虑,放不开手脚,秉用给他去信,着他用心探究驿站弊端,加大整改举措的力度,若是拿不准,可先行上疏奏报。”
“微臣遵旨。”张璁忙躬身道。
嘉靖微微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奏折,略微思忖,才道:“至于他的科考建言,朕看还是有很有新意的,有两点很不错,一个是学以致用,倡议增加律法则例和农学这两个科考科目。
科考本就是为国选才,官员到地方任职,不熟律法则例,则只能倚重书吏,不熟识农事,则难以担负劝导农桑之责,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州县官员若是都熟知农事,才能将劝导农桑落到实处。”
“回皇上。”张璁躬身说道:“微臣窃以为增加律法则例科目尚有可能,增加农学无异于异想天开,仅靠读书是无法熟知农事的,须的长期从事农事,士子如何肯去务农?若仅只读过几本农书,到任上胡乱指派,反倒会误了农事,还望皇上明鉴。”
嘉靖微笑着道:“这倒是不可不虑,去信,着胡万里明白回话。”
“微臣遵旨。”张璁躬身道,心里却是暗忖,如此也好,免的那小子以后上疏的时候乱说话。
“这是一条暂且不说。”嘉靖接着道:“第二条,胡万里倡议统一官话,在全国统一推行京师官话,这个提议甚好,官员之中,口音混杂,特别是南方官员的口音,朕听来着实费力,再则,地方官员因回避制度,皆是外地任官,亦是深受口音不通之苦,若能统一官话,实是一大幸事。”
“回皇上。”张璁躬身道:“统一官话,自是利国利民,然如何才能在全国推行京师官话,却是一大难题,胡万里仅有建言,却无实际有效之举措,实属空谈,微臣恳祈皇上下旨严责。”
“秉用这就有失偏颇了。”嘉靖瞥了他一眼,道:“这两条建言,想来是胡万里就任龙溪知县之后有感而发,虽有空谈之嫌,却足以看出此人遇事善于琢磨。”微微沉吟,他才道:“朕就不下旨了,秉用给他去信,问他可有妥善解决之法,真若能想出有效推广京师官话之良法,朕不吝赏赐。”
“微臣遵旨。”张璁说着,心里却不由一动,嘉靖话里的意思明显对胡万里有回护关爱之意,这个门生若是真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会大受嘉靖赏识,日后说不定真会是自己一大助力,不能让他老是呆在地方,得找机会将他调回京师。
微微沉吟,嘉靖接着道:“吏科给事中夏言,清操自矢,颇有才干,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出按皇庄,巡察潞安,奏请分祀,薄有功绩,着其充纂修官,任直经筵日讲,允其凡事直陈。”
张璁听的一怔,任直经筵日讲,直陈之权,这等若是能够随时见到嘉靖,看来,嘉靖这是要大力的扶持夏言了,他也不敢多想,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