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优秀的小提琴学生(1 / 2)
说起爱因斯坦与音乐,恐怕人们都不会忘记一幅著名的漫画: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了一把小提琴,琴弦上既有音符,还有那个著名的物理学公式:E=mc 2。
但是,对于童年的爱因斯坦来说,独立的个性还只是一只“空筐”,它需要将精神、文化的内涵充实起来。第一个被爱因斯坦装进这只“空筐”的,是音乐。
我的作文素材
小爱因斯坦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总是能做到专心致志。
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潺潺(chán)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爱因斯坦刚满3岁的一天,母亲忽然,母亲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美妙的乐声。
母亲高兴极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音乐家似的!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
爱因斯坦没有回答,因为他只有3岁,没办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中闪烁出了快乐的光辉。
接着,母亲的双手轻轻一动,琴声又响了。这次,母亲弹奏的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斯坦迈着蹒跚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
为了激发爱因斯坦的音乐兴趣,父亲特地为他请来了一个当地有名的小提琴家做他的音乐老师,希望每天放学后,老师能教授他演奏小提琴。
这位音乐老师很高兴地把爱因斯坦父子带到音乐教室里。他先是仔细查看了小爱因斯坦的手指,然后又让他唱了几首歌。
爱因斯坦唱了一支从小就听熟了的“催眠曲”。听到爱因斯坦的声音有些发抖,老师劝慰他说:“别紧张,别紧张,你还会唱些什么?”
接着,爱因斯坦又唱了几首歌曲。听完之后,老师惊讶地说:“哦,上帝,我听到了多瑙河的水声,看到了哥特式大教堂的塔尖。你唱的好像是巴伐利亚一带的民谣,这是谁教的呀?”
“是我太太,老师。”爱因斯坦的父亲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过去住在巴伐利亚的乌尔姆,爱因斯坦就是在那儿出生的。我太太非常喜爱音乐,常常在乡间采风,回来在钢琴上编曲,也教会了孩子。”
“赫尔曼先生,恭喜您有一位好夫人和一个聪明的儿子。”老师说着,打开了钢琴。
爱因斯坦眯起眼睛,跟着节奏轻轻晃着脑袋。老师看了他一眼问:“孩子,你听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叫起来:“老师,鱼,鱼在游!”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
老师的身体微微一震,双手突然击向左边的低音键,两组不协和弦顿时充满了整个教室,好像有两股力量在翻滚在较量。他从眼角看到,此时的爱因斯坦正用自己的双手绞着胸口的衣服,目光里透出的是恐惧的神色。
钢琴声突然停止,老师静静地坐了一会儿说:“孩子,每天放学后,你就直接来这儿吧。”
“赫尔曼先生,”老师说,“我先弹奏的是舒伯特的《鳟鱼》,后来弹的是《魔王》,关于生与死的伟大主题,我要祝贺您,爱因斯坦将来一定会成为天才的音乐家!”
就这样,不爱说话的小爱因斯坦彻底对音乐入迷了。他从6岁起练习拉小提琴,上学的时候,他唯一的课余爱好就是拉小提琴。经常有小朋友们看见爱因斯坦独自一人在教室里陶醉地拉着小提琴,仿佛周围一切都不存在了。
音乐以它那温柔而深邃(suì)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让他吸吮着人类文化最甘甜的乳汁,给他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精神家园,也给了他日后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超凡想象力。自此,爱因斯坦毕生都痴迷于音乐,尤其痴迷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都非常喜欢。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的兴趣和爱好能伴随终身。
有一次,有人问他:“你认为巴赫怎么样,你是如何理解他的?”
爱因斯坦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的确,爱因斯坦的一生,对物理学之外的世界发表过很多议论,但他从来都没有议论过音乐,他仅仅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千百次地去感受,仿佛音乐是来自天国的福音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