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苻坚02(1 / 2)
在这时宝马香车那么一停,就听见了宦官赵整的歌声:“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
虽然接受了苻坚大部分的记忆,但是文化功底是不可能完全录入的,赵整的话6000只能晓得个大概意思。但是没关系,这一点也不妨碍6000演出一副深受触动的样子。虽然对着跪在车前满口仁义道德的赵整吐槽“我裤子都脱了你让我听这个”但是面上却露出那么一咪咪愧色,顺便遗憾地放了段元妃的小嫩手。
不过慕容垂……6000眯了眯眼。当初慕容垂背叛燕国投奔大秦的原因是什么?功高盖主。换句话说就是,这是个能力太强,强到连一国之君都难以忍受的男人。
苻坚为自己埋的地雷也太多了,还是连发式的。6000当然不可能听从大臣们屠杀慕容一家的进言,反倒是将这些煽动“鱼羊吃人”言论的家伙训斥了一顿。顺便培养一下慕容小正太,也算是给慕容家的吃颗定心丸。一开始慕容冲还畏畏缩缩的,苻坚给他地图他不敢看,给他兵书他也不敢看。到后来,王猛又来死磕,说苻坚养虎为患扒拉扒拉一堆,小家伙才慢慢确信苻坚不再对自己的屁股感兴趣,是真的让他学习了。
“要严明纪律,号令下从,必须赏罚分明。不能为了鼓励一个人而赏赐他,而应让他了解预期效益。赏以兴功,罚以禁奸。必须知道当你惩罚或者赏赐一个人的时候,并不仅仅只是影响这一个人。赏与罚是用来调控整个秩序的手段。罚一人而万人震,则惩。赏一人而万人悦,则予。无论是赏还是罚,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人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也是对整个群体行为的引导。树立一种全局的观念,大约就能掌握到赏罚的尺度了。”
“都说上行下效,可是上行了,下也不一定效啊?将领忠义,手下也有叛变;君主仁慈,手下也有奸佞。”
“上行下效讲究的是一个群体效应。比如‘楚王好细腰,一国饿死’,假设楚王喜欢的是壮汉(哪里不对),那么国人就会勤于锻炼,国民强壮,国家也会强大。朕说了,要从大局考虑,而不是拘泥于个别。再者,世人都赞美忠义仁慈,即使下属有人鸡鸣狗盗,一个正直的人斥责无耻之徒,即使无耻之徒不信服他,大众也会站在他一边。为什么说‘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站在正义这一边,军队不会获得更多的粮草,但是会拥有精神食粮。简单说,就是在心理上会有优越感。”
“但是泓水之战时,信奉‘仁义之师’的宋襄公却打了败仗。可见仁义之名只是迂腐之言。”慕容冲颇为不屑,这个孩子很聪明,总喜欢剑走偏锋,这是很危险的事。小孩子嘛,总喜欢标榜一下个性,觉得不一样的事情干起来特拉风特刺激,特显得自己独特。慕容冲的很多问题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大逆不道的,不过6000只是一笑:
“‘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迂腐之仁义的盛行,对于上位者而言未必不是好事。‘凡兵上义’针对的是军队,而不是军之大将。如果是从将领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崇尚‘兵义’?因为这能武装我们士兵的心。也就是说,作为将领,他提出‘凡兵上义’,并非从‘义’的角度考虑,而是从长远的‘利’来考虑。根本上,还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宋襄公为什么失败?因为他将本该推销给士兵的‘仁义’大旗抗在了自己身上。他的士兵不觉得是仁义之举的行为,他自己却觉得是仁义之举,这就本末倒置了。”
“皇上的仁义也是一种手段吗?”慕容冲眼眸黑亮,幽幽道。
6000倒是一愣。这小子问个问题跟投手榴弹似的,有这么当面拆皇帝的台的吗?不过6000脸上还是不显山不露水:
“仁义虽然可以作为手段,但是心性残暴的人无法认识到这种手段,也无法行使这种手段。”
——皇上我能十年如一日地当我的大英豪帝王当然是本性如此,残暴不仁之辈岂能望我项背_(:з)∠)_。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