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照亮未来(2 / 2)
翻阅着未来记忆,叶凡琢磨着自己以后的出路。印象里舅舅的女儿后来学业不错,在魔都念的法律专业研究生,后来更是留沪工作,成了上海宁。随着舅舅年岁增长,自己就协助他搞网络销售、手机转账、微信交易等互联网+时代的行政工作,技术含量不高。
的确,在叶凡偶尔辗转难眠的深夜里,自己能够照亮的未来多半便是这样。他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一篇报道,大致内容是“许多小微企业退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后继无人”。像自己的舅舅便是其中典型例子,虽然舅舅勤劳好学,厂里的机械设备安装、保养、维护都是他负责,但他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玩电脑的时候稍懂点Office,玩手机的时候会鼓捣APP都是家常便饭,如果是古代社会类似活计轮不到叶凡这个“外人”来做,可谁叫现在大家都是独生子女呢。
表姐的志向是成为律界达人,自然瞧不上这间连一般纳税人资格都不是的小作坊。而叶凡隐约记得舅舅非正式的表过态,以后自己干不动了,这家工厂就交给他管,他只要出点钱意思意思,跟舅舅家的存款凑起来能帮表姐在上海搞套首付房,再帮着还几年房贷就好。
……
叶凡脑海中的记忆碎片大多是分散且独立存在的,只有当他用力想着某一件事,意识在识海中遨游发出冥冥呼唤,或者接触到与其息息相关的事物的时候才能把它们发掘出来,连接成串。这一琢磨,他便琢磨到了下课,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再看其他同学时,眼神中不知不觉地便带上了一丝同龄人少有的自信与沧桑。
[看来以后我混的也不差嘛,虽然现在学习差点,以后工作还是挺用功的。]
想到注定的未来,叶凡心底的迷茫豁然开朗。他这一代物质生活已经不像父母辈那样贫瘠,很难理解长辈对学习的刻意要求,吃饱喝足后想要追求精神富裕,却受限于周围的环境束缚。面对童年时许下的“长大想当科学家”“以后想当医生”的稚嫩梦想与现实中条条道路通罗马,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闭门苦读的残酷时迷失了方向。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上大学?上大学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了赚钱?那我现在就开始赚钱不是更好吗?……
当然,这套理念只是叶凡为自己厌学开脱的借口,真要他现在就缀学去职高或工厂实习肯定会舍不得宽松温暖的象牙塔生活。于是他就在现实与虚幻中不断蹉跎,与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地进入社会,然后在大染缸中迅速蜕变。
“考不上一中的学生显然不适合读书,还念什么高中啊,早点去职校学技术才是正道。”
这是日后苦闷于没有一门手艺的叶凡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此刻他情不自禁地念叨出声。现实中98%的海岩学生的就业状况对得起这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