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 张杨谍影缠(1 / 2)

加入书签

张杨好不容易处理完眼前的一堆文牍,终于可以站起身来,大大的伸了个懒腰。()虽然他出身武人,对于处理民政事务实在是不太凑手,可既然担任了一郡主官,就要接下这些烦心的杂事。

对张杨来说,这个上党太守,做的其实一点儿都不舒服。本地的名门世家,对张杨这位以勇武而被大将军何进提拔的卑微武人,其实很是看不上。

若不是张杨手中有几千精兵,压制的地方豪强都不敢动弹,上党郡东西两侧又受到太行军的威胁,需要一个敢战\能战的人来保护全郡,那些世家名门早就在朝廷中活动,酝酿着把张杨赶走了。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三互法”,世家们就能理直气壮的让张杨离职。

所谓“三互法”,是桓帝时期制定的官员任职回避政策。简单的来说,地方长官需要回避本籍,不得在自己出身的州郡中任大吏。更有甚者,就连地方长官的婚姻之家,亦须互相回避对方的原籍。而两名官员若是分属两州,则两人也不得对相监临。

张杨是并州人。光凭这一条,理论上他就不得在并州任太守。多亏如今朝局动荡,各项制度监管乏力,无人理会,更兼有太行军在一旁威慑,并州诸郡的要职多有空缺,没人上任,张杨才得到了上党太守一职。

“唉!”

一想到当今的朝廷,张杨就忍不住要叹气。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朝廷中所发生的大事,比过去四、五年里的总和还要多。

先是天子因病中年驾崩,然后大将军掌权,诛杀权阉蹇硕。扶立少帝。初时得到这个消息,时任骑都尉的丁原,还与张杨等部将,在军中大大的庆贺了一番。

可是,接下来形势的急转直下,却让张杨目瞪口呆。或者说。让张杨完全想不通。

手握兵权,在雒阳城内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大将军,居然会被一群兵权被收,没了爪牙的阉竖,莫名其妙的给杀害了!

然后,又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果断起兵,尽诛阉竖的消息传来。还没有等张杨回过神来,凉州军的董卓居然挟救驾之功,带兵进入雒阳城。为大汉朝局的变化,再添波澜。

张杨是并州军的老资格,曾经带领千余并州军和匈奴义从,去过凉州,与羌汉叛逆交战。()那时候,他也见过董卓,知道这位胖子身手极为出色,号称“万人敌”。但是。张杨绝对想不到,董卓居然敢以一介武人的身份。入朝为官,试图执掌朝政。

——难道他不知道故段太尉【段颎】是怎么含冤而死的吗?

这是张杨听说董卓成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时,心中的感想。同为武人,董卓的行为,无疑还是让张杨心里窃喜的。

但是,这份张杨对董卓的担心。很快被对董卓的痛恨所取代。

原因是:

张杨原来的上司兼同僚,新任执金吾丁原,居然被董卓当众逼迫下狱,愤而自杀!

张杨是个重义气,讲感情的人。当年他在丁原部下。论武功,比不上吕布;论能力,不上张辽;可是丁原最为倚重的,偏偏就是张杨!

张杨人缘好,对人诚恳,是并州军里的老好人。也正是由于大家都信得过张杨,在丁原被害以后,一部分不愿意接受董卓和吕布统帅的并州军,这才会千里迢迢的跑回并州,投奔到张杨部下。

但是,张杨也自家事自家明。要说做朋友,做同僚,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人选。可要说做首领,带领大家发展壮大,张杨就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由于重感情,每当张杨的部下犯了些什么错误,他都不好意思对部下进行有效的处罚,往往说上两句就不了了之。这种治军的态度,让张杨所部的军纪明显松散起来。虽然还没有达到军纪败坏的地步,可是军中的明眼人,也都看出若是一直这样子下去,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张杨这些日子里,一直想要任命一位军法官,好杀一杀军中的懈怠之情。但是,到底任命谁充当军法官,却是一个不好选择的问题。

目前,张杨手下有杨丑、穆顺、眭固、卞喜等部将。这几人各领一个曲,总数超过两千,兵员也相当精锐,构成了张杨军的主要战力。

其中,杨丑原来是丁原的亲信部曲将。由于受恩深厚,在丁原死后,他不愿像张辽那样跟从吕布,于是从雒阳一路奔逃回到上党。他所统帅的并州兵极为精锐,其中骑兵较多,就算与张杨的本部兵马相比,也是不逞多让。

穆顺则是并州军的老人。说起来,他当年也曾经是与张杨地位相当的并州军司马。只是后来,穆顺与太行军近来冒头极快的猛将关羽打过一场,结果深受重创,不得不回家养伤,结果耽搁了数月。

如此一来,当张杨、吕布、张辽等人,由于分润太行军征服南匈奴的功绩,得到升迁时,穆顺却倒霉的错过了这一次机会。

时运不济之下,一两年过去了,其余诸将各有升迁,穆顺依然是一个司马。而且,在兵力数量上,他如今也只领了一个曲,在张杨手下,居然还被杨丑压过了一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