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兖州名士劫【上】(1 / 2)
战败后狼狈败逃的马腾,对汉室还算是有点儿忠心。79阅临行之前,马腾特地派出勇将庞德护送天子刘协的车驾离开宫掖,一起向东方逃走。
韩遂吃了这么一个大亏,又失去了天子,当然不肯罢休。夺下长安城后,他不顾其他凉州将领的劝阻,发动自己的主力大军,尾随着马腾不放,一路追击。马腾一路向东,挟持着天子逃入弘农郡城。韩遂的大军随后便追击到弘农城下,将规模不算大的弘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好在马腾在弘农经营了数年,将位于前线的弘农城打造的颇为坚固。而弘农规模不大的缺陷,却更有利于防御。不像在长安城,由于长安城池过大,兵力有限的马腾,防御起来反而相对困难些。若不是弘农城里的粮食囤积有限,以韩遂手中残余的兵力,未必能够攻得下这座坚城。
表面上天子刘协虽然看起来像个累赘,其实有些时候,还是颇为有用的。在马腾逃回弘农城之后,他深知以韩遂的性子,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在思考了一阵之后,马腾立刻派出快马,向周围的孙坚和曹操等人求援,声称自己欲奉天子东归,却被韩遂阻碍,请求孙坚和曹操立刻派兵出兵接应。
在孙坚和曹操的心里,天子之名,可是个好工具。韩遂这些年一直供奉着天子,却没能发挥出什么太大的作用,那是因为韩遂自己名义不正,纯粹是叛军出身,不能为天下士人接受。
但是,对孙坚和曹操这等名正言顺的汉臣来说,有了天子在手,就意味着大义的名号属于他们这一方。但凡敢与拥有天子着敌对的势力。只要祭出天子的讨贼诏书,敌人的军心士气必然会遭到相当程度的打击。
不过,相对于曹操的积极性,孙坚在迎接天子的问题上。认识不太深刻。武夫出身的孙坚。政治敏感性远远不如官宦世家出身的曹操。在孙坚心中,天子在不在手上。感觉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而且孙坚的主力大军,此时正在与袁术势力对峙,双方的战斗接近一触即发。在这等局面下,孙坚只是派出自己的长子孙策。带着精兵五千西进,先与朱晧、曹操合兵,再图弘农解围之事。
至于曹操,虽然对迎接天子东归之事极为热心,甚至都计划好了将天子安置在哪儿,却由于自己的实力有限,无力自行完成救援马腾的行动。所以。曹操在带着大军赶到司隶前线以后,不得不暂时驻扎下来,等待孙坚派出的联军到达。
要说曹操也是一州刺史,去年还刚刚自封为州牧。兖州也是人口稠密,财赋极多的大州,为何如此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他却只带了六千精兵前来?
这里面,自然有着属于曹操的辛酸故事。
因为就在前年,曹操控制下的兖州,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而掀起这场叛乱的人,便是曹操的几个老朋友,而且是身为郡国大吏的兖州重臣。他们的名字是:
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任城国相臧洪,山阳太守袁遗。此外,还有曹操的部下陈宫、许汜、王楷等人,也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这次全面的兖州势力内战。
那么,这些与曹操关系密切的兖州大吏,为什么突然间就与曹操翻脸了呢?
此话还要从一个人身上说起。这个人,便是前文有所提及的边让。
边让是兖州知名的士人。他是陈留浚仪人,拜了当世大儒蔡邕为师,曾经担任过大将军何进的令史,九江太守等要职。董卓入京之后,边让知道朝廷自此多事,于是就果断的辞官回乡,悠游于兖州名士之间,以避开朝廷内外所发生的动乱。
要说起来,曹操与边让虽然相互知晓对方的存在,却一直没有正式见过面。后来,在陈留太守张邈的引荐下,边让与曹操算是相互结识了。
只是,当边让一眼看见曹操,立刻就变得脸色苍白,言语失措,一副惊恐不已的表情。曹操对此颇为奇怪,暗地里让手下可靠的高手潜入边让宅邸,探查边让失色的原因。结果,那高手带回来的消息,让曹操也大惊失色!
原来,边让居然在无意中,发现了曹操的一件极为隐秘的丑事。
前文曾叙,当年关东联军初成之时,有一位重要的联军成员,叫做桥瑁。时任东郡太守的名士桥瑁,可是联军发起人之一,并且与曹操关系密切,算得上是曹操的半个盟友。
但是后来,由于桥瑁联络兖州各郡国的大吏,想要驱逐当时的兖州刺史刘岱,自己担任刺史,故而被刘岱深深敌视。
于是,就在某一天,桥瑁为了给回乡的兖州名士边让摆酒接风,而在军营外的亭台设宴。突然,一群不知从何而来的骑兵,突袭了桥瑁的宴会现场,当场杀害了东郡太守桥瑁!
由于来犯者武力太强,在击杀桥瑁以后,自身几乎毫发未损,成功全身而退。随后,兖州刺史刘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趁桥瑁的部下还没有反应过来,便驱动大军压境,当场收编了桥瑁的部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