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局(7)(1 / 2)
凡所谓的圈子,必然只有同类人才能参加。在这个圈子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以群体的力量来完成个人力量的提升。这个圈子具有一定的互溶性,但同时也具有相当大的排斥性,比如,“圈外人”常常被打上“没有共同语言”的标签,而被拒之门外。大腕背后的大腕王中军的圈子里尽是大腕,富豪中的富豪李嘉诚的圈子里尽是富豪。“圈子”,代表了你的社会地位,代表了你的能力大小。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贴有不同的“标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标签的背后就是一个“圈子”。
但是华国人大多还局限在传统的关系模式中,更倾向于经营闭合型的关系网,即只关注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关系网,不善于开拓。这使得关系经营不具开放性,人的进步也受到了局限。因此,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小人物,做不成任何大事,就是因为他的圈子小,圈子能量也小。
很多情况下,密切的关系对于促成一件事情的确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关系代表着信任和文化的融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近的关系往往对一个人的前途没有多大作用。只有建立开放型的关系网,不断更新自己的人脉关系,自己才能不断突破。中欧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肖知兴说:华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圈子结构,只不过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更新拓展自己的关系网。 另外,一些社会学家曾经做过专门的调查。穷人的思维方式大体相同,富人的思维方式却各不相同。就是因为穷人们喜欢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中,而富人则乐意结交各种类型的人。愿意进入各种类型的圈子,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把陌生圈子变成自己的圈子。
邓拓是北京某俱乐部的创始人,2005年,他在一个开放型的聚会上认识了一些it界的重要人物后,萌发了建立俱乐部的念头。可是他的俱乐部第一次聚会偏偏是一个暴雨倾盆的夏夜,他有些焦急,不知道这些有身份的参会者是否会因为这场暴雨而取消聚会。
让邓拓惊喜的是,俱乐部会员居然没有一个违约。而且都提前到达。邓拓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感慨:进步的人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如此之高,对交流的渴望如此之强,让他始料不及。
圈子已经成了华国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越是有影响力的圈子,人们进入它的渴望就越强。但是拓展圈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进入圈子都需要“门票”,即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符合这种文化特色的人即使勉强进入这个圈子。也容易被排挤出去。那么怎样进入更高阶层的圈子呢?
想当年,马云还是电子工业学院的一位专业讲师时,就是一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
为了贴补家用,马云去夜校做兼职。来听课的有很多都是做外贸生意的老板。马云是一个爽性之人,与他们言谈甚欢。在那个阶段,有很多老板都成了马云的朋友。
1995年。马云创办华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华国黄页,那时互联网对于华国人来说还很陌生。人们完全不相信马云的互联网理念,把他当骗子的比比皆是。因此,马云的创业之路非常艰难。
为了发展公司业务,马云开始给身边的朋友打电话,给他们讲解自己所要做的网站,并承诺开始的时候免费。虽然这些朋友对网站仍然半信半疑,但是为了给马云面子,也将就着做了几个。有一个朋友,因为非常敬佩马云,还资助了他6000元钱,钱并不多,却是华国黄页的第一笔收入。
1999年,马云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踏上了电子商务应用的探索之路。阿里模式的尝试,不但使马云获得了成功,还使马云收获了一个精英团队。阿里巴巴是一个群体的公司。无论是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妈妈还是阿里软件,都是一个团队在运作,在马云这个总设计师背后,有着无数的优秀设计师和技术员。马云创造了华国创业者始终不离不弃与各路顶尖人才不断汇涌并行的奇迹。
现在被定格为阿里巴巴创办人的蔡崇信,他本来是到阿里巴巴来探讨投资的,结果,被马云的魅力和思维方式所打动,宁愿抛下75万美元年薪,加盟阿里巴巴,只领取500元薪水。蔡崇信带来的不只是激.情和视野,还带来了国际大投行高盛的人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