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八章 大小眼将军(1 / 2)

加入书签

对于黄纵的加入,荆湖南路制置使席益曾经向岳飞致贺,大肆赞颂,说他在后省审阅了两千多份关于兵书的讨论文章,没有一份比得上黄纵的精辟独到。

而实际上,黄纵与岳飞的关系是亦师亦友,而岳飞每逢临机制敌之际,都会先与黄纵多加商量;黄纵感激岳飞的知遇之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正因为如此,岳飞经常跟黄纵说道:“如果岳飞有什么过错,你务必给我直接指出来。”

岳飞与黄纵的关系,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友谊。

严州桐庐县人朱梦说,是个饱学之士。

早在政和五年,他就警觉到了北宋的种种亡国之兆,不断给徽宗上书言事,痛陈时弊,惹得蔡京、童贯一伙奸人恚恨不已,将他抓了起来,发往池州。

钦宗赵恒在火线中即位,听说了朱梦说的忠义之名,特意召了他回来。

靖康元年,东京失陷,朱梦说宁死不屈,积极组织民众救亡抗金,直至战败,流落到了南方,累迁泰州军事推官。

岳飞敬仰他的为人,多次邀请,安排他在军中当制置司干办公事。两人志同道合,相得益彰。

温州永嘉县人薛弼,进士出身,遇事多谋善断。

靖康初年,金人入侵,李纲进言要坚守东京,当时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薛弼却坚决拥护和支持李纲的主张。

他在刑部侍郎兼河防宋伯友手下任点检粮草官,负责筹备粮食、军需等后勤事务,“为计谋甚切”,是个极其优秀的参谋型人才。

岳飞将他招揽到岳家军担任荆湖南路的转运判官,全面负责军中钱粮供应。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李若虚、高颖、王良存、夏珙、李启、党尚友、张节夫、于鹏、孙革、侯邦、智浃、王大节等一众知名文人雅士。

侯邦原在荆南府制置使王燮手下统制官郝晸家中当门客,是黄纵早年一起交游的朋友,很有才干,经黄纵举荐。岳飞专门派人前去接侯邦。

郝晸觉得岳飞在挖自己墙脚,杀心顿起,命人将侯邦抓起来,准备杀掉。

岳飞大怒。拍案而起,说:“郝晸算什么东西?竟敢妄杀读书人!”警告郝晸立即将侯邦恭恭敬敬地送来,如少了一根毫毛,吃不了兜着走。

郝晸没想到岳飞对一介文士如此重视,只好乖乖将侯邦送来。

夏珙和李启是经济管理型的人才。

夏珙先是担任荆湖北路的转远判官,筹划岳家军的钱粮供给,后由岳飞保奏升迁为转远副使,负责岳家军的开支用度。

李启善于理财,担任军中的回易官,经营公使、激赏、备边、回易、关引、典库、房钱、营田等处。平日布衣草革,遇事躬亲操劳。

王大节原是四川名嘴,有辩才,喜怒不形于色,是个极其优秀的间谍。多次混入敌军阵营中搞情报。岳家军打仗时能知己知彼。其可谓居功至伟。

李若虚是河北西路洺州县人,他有一个英雄的弟弟---在靖康之难中,以死难闻名的李若水。

胡闳休是开封人,上马能提枪,下马能提笔,著有兵书二卷,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

总之,这些人中,既有望门名士,也有庶门隐士;既有科举出身的官员,也有寒微布衣之士。

岳飞不拘一格,唯才是用。幕僚也都尽心尽力,为知己者用,乃至以效死力。岳家军中,主宾情投意合,将帅上下相得。

无怪史称岳飞“欲有所举。尽召诸位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而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时候的岳家军,阵容强大,配置合理。将帅上下齐心协力,为了抗击金人,收复河山,蓄势待发。

......

洞庭湖的土寇平定了。

战后论功,高宗皇帝让岳飞兼任了淮南西路蕲州和黄州的制置使,并在两镇节度使之外,另加了一个检校少保的名誉衔头。

紧跟着,又将岳飞封为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把唐州、邓州、随州、均州、房州、信阳军等州府划到了岳飞的管辖范围之内,统一管理。

而这个时候, 高宗皇帝在张浚的鼓舞和劝说之下,也有了让岳飞北上“招讨”的心思,他还亲手起草了一份诏书给岳飞,上面写道:“杨幺这个心腹大患已经剪除,北伐中原的构思可以着手开展了。”

受到高宗皇帝这份诏书的刺激,岳飞除了对岳家军进行整编和严格训练之外,还在襄阳府、唐州、邓州等江北的州府兴建“山城水寨”。

同时,岳飞还沿用老帅宗泽的计策,实施“连接河朔之谋”,与太原府、怀州、德隆府等山西与河南等地的义军联系,积极为下一次的北伐作准备。

......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岳飞却病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