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 重建部队(下)(2 / 2)
这其中,四个步兵旅每个旅都辖有三个团,每个团一千多人,暂定为乙种团编制,以后时机成熟,肯定会扩充成为每个团辖有三千人的甲种团。
因此,四个旅加一起总共约一万三千七百余人。
师部直属四个营,骑兵营三百人,炮兵营二百人,警卫营三百人,侦察营三百人,辎重团一千人,通讯连一百人。总计约两千三百人左右。
加上四个主力旅,正好一万五千余人。
整编完成后,徐国仁和杨昊天,周卫国,徐根生立即着手展开了训练。
在徐国仁招募新兵重组部队期间,唐生智等人也曾提议过,从其他一些杂牌部队中抽调一定比例的老兵,再从中央军各部抽调一部分骨干军官,补充到中锐师。
以帮助徐国仁尽快的把部队整合好,形成战斗力。
但是,徐国仁却婉拒了他们的好意,如果在其他时期,任何地方,徐国仁都会同意这一点。
因为这样,的确可以让一支新组建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
有老兵当骨干,新兵们很快就能在他们的带领下投入战斗,在经过几次实战洗礼,新兵也就慢慢变成了老兵。
但是,这是在南京,徐国仁熟知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即使在淞沪会战中后期,因为他们五兄弟的横空出世,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但整体上却未能改变这场战争的历史走向和其原有轨迹,日军照样会进攻南京,只是他们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伤亡代价。
而这对于整个RB的战争潜力来说,还只是九牛一毛。
要想战胜RB赢得胜利,徐国仁他们还任重而道远。
既然南京保卫战无法避免,那唐生智等一干高级将官,搞不好还会在战况危急时,弃军逃跑。
徐国仁要想阻止南京大屠杀的爆发,就必须阻止他们逃跑,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以武力控制他们。
既然这样,那徐国仁就必须要拥有一支完全效忠自己,为自己人格魅力所折服,对自己令行禁止,奉若军魂的部队。
所以,他不要任何其他部队调过来的补充兵,全靠自己招募新兵。
尤其是徐国仁之前喊出的那个口号,就是专门为了号召南京的知识青年踊跃入伍,参加中锐师。
因为知识青年们大多比较爱国,他们思想进步,明白大是大非,胸怀满腔报国热血,在徐国仁这样的民族英雄带领下,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事情。
哪怕兵谏犯上。
而且,知识青年有学问,接受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学习起战争知识来,也远比目不识丁的普通人要快得多。
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比如徐国仁的先进战术,可能和他们随便讲解下,他们就能很快理解。
但是,目不识丁的普通人,除了少数头脑聪明者外,大多都是榆木疙瘩,甚至一个队列都要体罚打骂,练习许久才能掌握。
这也是各国军队为什么要招收知识青年进入军官学校的原因,为的就是为部队培养出具有知识水平的中基层军官。
然后有他们作为骨干带领,一支由绝大部分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组成的,部队才能发挥出一定的战斗力。
进而再在实战中不断锤炼,最终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而徐国仁这次招募的一万五千人中,知识青年的熟练高达百分之六十。
这意味着,只要这支部队成长起来,它的潜力是巨大的!
PS:三更到!等下还有第四更!不知为啥,这两章早就更新了,一直显示不能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