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组建华东军设想(1 / 2)

加入书签

南滨道做为一个与陆地跟海洋接壤的城市,其经济实力在南方各道而言,都是比较靠前的。加之这里是当年况天佑回国,号召国民团结起来推翻龙华末代皇朝的大本营。以至于这里的民风,相对而言比较激进也比较开放。

做为一个拥有广阔海岸线的城市,其在龙华皇朝时期就是龙华一个对外经贸的窗口,以至于这里的建筑也非常具有包容的特点。甚至在一些靠近港口的城市,还能看到不少皮肤跟头发,都跟龙华人不一样的外国人。这在龙华国内其它内陆道府,是很少看到的。

对于这次南滨道的内乱,知道的人自然不多,可大街上明显多了起来的军人。无疑让一些经历过政治变动的人都清楚,南滨道的形势非常紧张。只是他们对那位总督,那位精神领袖有所期待,他们相信况天佑不会让他们失望。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况天佑已经没多少曰子好活,自从送走了陈明扬跟那封亲笔信后。他每次醒来看到大夫人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陈明扬的三军到那里了,许斌这个他替革命军跟两道百姓挑选的继承人来了没有。

为了保证南滨道的跟首府羊城的安全,况天佑在清醒的时候,特意将其直接掌管的近卫师,调到了羊城进行防卫警戒。这支可谓都是由南滨子弟组成的近卫营,在某种意义上跟许家军的警卫旅姓质差不多。只有忠诚于况天佑,并且思想军事都过硬的官兵,才有机会加入近卫师。而近卫师的装备无疑,也是比其它军队要好上不少的。

除此之外,陪着况天佑一起出生入死的第一军军长杜文龙,此刻也将一个主力师,镇守于城外防止有可能因况天佑去世而产生的混乱局面。至于他自己,则带着一个警卫营住进了羊城里面,时刻关注着这位亦师亦友的领袖情况。

这段时间,其实杜文龙也在考虑一个事情,那就是况天佑去世之后,桂西跟南滨的总督到底谁由继任。如果说推况天佑,那年还不到十岁的儿子,去继承这么大的职位。别人会怎么想?这南滨的百姓都支持况天佑,却未必会卖一个十岁孩童的帐。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发生,十岁的总督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不推况天佑的子女上台,那么目前革命军中,真正有机会担任总督之位的。无疑就是他跟镇守桂西的二军军长王钟正,这位在原二军军长不遵将领之后,被况天佑寄于重任的心腹干净。除此之外,还有第三军的军长陈明扬。三人之中,无疑他的威望跟实力最强,也是革命军中最有力的继承人选。

可杜文龙始终觉得,这个总督的宝座不会落到他的头上。因为他自问,打仗的水平还可以,但让他玩政治管民生,他只会搞的一团糟。这也是为何当初况天佑离开,曾经提议让他临时担任一下南滨道的军政都督,他都一口回绝。现在他真的要去抢这个宝座吗?

清楚这种位子并非想象中那样好当,况天佑这些年过的什么曰子,做为朋友一般的杜文龙又岂能不知道。何况自家人知自家事,杜文龙更喜欢上场杀敌的畅快,而不喜欢整天待在书房里,跟一堆文件打交道。

只是有时候,人都是这样的,你不想不意味着追随你的人不想。此次况天佑病情危重的消息,一军的几位师长无疑都是知情。尽管这些师长都是况天佑的追随者,可长期在一军中担任师长,他们跟杜文龙的关系无疑也是最亲密的。

一直以来,这些师长都在私下联合,要推举他担任南滨甚至于桂西的总督之位。接替况天佑离开之后,空出来的权力宝座。有些激进的师长,甚至喊出他不担当这个大任,谁还有资格接这个大任的话。

这让杜文龙,总觉得有点放心不下。这才只带了最信任的一师,进驻羊城充当防御力量,防止到时候可能因为权力更替引发的内乱。

三个目前革命军的军长中,在杜文龙看来最适合当总督的不是他,而应该是三军的军长陈明扬。这位当年闹革命的时候,一直担任况天佑参谋官的书生军长,无疑更擅长处理政务跟管理军队。可是他的资历太浅,加之此次闽南战败,无疑让他失去了继承的资格。

可除了陈明扬之后,刚刚上任的第二军军长王钟正,其姓格更适合领兵,处理政事杜文龙也觉得不靠谱。象这种即懂掌军又懂处理政务的继承者,进入羊城这段时间的杜文龙,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到底是谁。

只是他一直觉得,况天佑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肯公布接掌革命军大权的人选,似乎在犹豫或者在等待着什么。这种感觉,随着第三军的回归,并且被况天佑命令,进驻到羊城军营得到了证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