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队伍磨合(1 / 2)

加入书签

在2002年的世锦赛以前,中国男篮国家队,一直都是团队至上的打法。

靠着积极拼抢、积极跑位、突破传球,中国队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球员,却能一支维持着亚洲霸主的地位。

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男篮也算一支强队,亚特兰大和悉尼两届奥运会,都取得了两场胜利。

可从2002年的世锦赛开始,一切都变了。

不知道是姚明的崛起,还是后卫球员的凋零,中国队多点开花的灵活打法,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多年的“小快灵”,有了姚明这个内线强点,本该是锦上添花。

可中国队并没有变得更强,反倒是比赛场面越来越难看。

男篮名宿钱澄海老先生发明的“追着对方屁股打”的快攻战术,倒成了外国人对付中国队的法宝。

拼抢不积极,没有灵活的跑位,怕对抗,怕紧逼,这在“小快灵”时代的老前辈看来,简直莫名其妙、一无是处。

姚明的强势一方面掩盖了中国男篮的问题,因为战绩没有变差,有那么几个清醒的专家,大声疾呼几次,也得不到当权者的重视。

另一方面,又抑制了其他球员的成长。

特别是外线球员,上了场,全是被动的打法,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丧失了打球的创造性、灵活性和主动性。

所以,在陆笑风的记忆里,在姚明统治国家队的那些年,被骂得最多的,永远是后卫。

一等到姚明因伤退役,中国男篮就完蛋了,上了场就跟木头人似的,男篮的战绩一再突破国人的底线。

现在,男篮有了陆笑风,中国有了陆笑风。

在陆笑风看来,篮球是个团队运动,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乔丹不能一打五,奥尼尔也不能一打五。

明明有五个人在场上,场下还有七个替补等着,为什么要以少打多呢?

大家都是玩游戏的,凭什么让你一个人玩,我在旁边干看着?

既然我上了场没得玩,那场下我卖力训练,是吃多了撑的吗?

所以说,如何调动队友们的积极性,如何让队友们的能力都充分发挥,不只是教练的责任,更是组织后卫的责任。

姚明,有身高,有力量,有技术,但他的体力和运动能力,是个大问题;

巴特尔,身高、速度都没啥优势,可他有力量、有经验;

易建联,没经验、不够壮、技术不过硬,可他运动能力突出、年轻人有拼劲儿;

同样的,莫科、杜峰、朱芳雨、李楠、刘炜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跟他们在一起练了几个月,陆笑风心里有了谱。

不管是篮球场,还是其他的团队管理,让团队成员们,干他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无疑是组织的关键。

陆笑风也是这么做的。

他的突破,能让巴特尔在篮下直接攻篮。

他的快攻传球,能让易建联飞奔起来扣篮。

他能让射手们出了空位就拿到球,舒舒服服投篮。

他也能把队友们传给他的球,转化为得分,给对方添上一次助攻。

他的积极拼抢和补防,能弥补队友们的失误。

他能给打出好球的队友送上赞美,也能给失误的队友送上安慰。

无疑,他是比姚明更好的组织者,也比姚明更受队友们的欢迎。

一场接一场的热身比赛过去,这一切,主教练哈里斯,都看在眼里。

美国达拉斯的拉练结束之后,哈里斯当然就把陆笑风留在了出征雅典的名单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