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过程,郑国渠(2 / 2)

加入书签

不过亦有学者认为茅焦的一番话未足於令嬴政改变初衷,真正让嬴政担忧的,是赵系外戚势力在嫪毐之乱中几乎烟消云散,让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外戚势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出於帝王平衡的需要,嬴政才宽大对待嫪毐流放蜀地的门客,以及将赵姬迎归咸阳,避免楚系外戚独霸朝堂。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九年),太后赵姬去世,諡号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在茝阳。

嫪毐叛乱最终牵连到相国吕不韦,嬴政打算诛杀吕不韦,但吕不韦毕竟令嬴政父亲得以登上秦王之位,有拥立之功,而且有众多吕不韦门客求情,於是打消了判处吕不韦死刑的念头。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嬴政以失职为名罢免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把吕不韦放逐到其领地。

不过一年过后,吕不韦仍然名声显赫,有不少来自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专程拜访吕不韦,令嬴政深感不安。嬴政惟恐吕不韦发动叛乱,在公元前235年(秦王政12年)向他赐下一封指责他的敕书,大致内容如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被下诏,命他与其族人迁往蜀地,想到嬴政不会放过自己,惟有服毒酒自杀,遗体被其食客偷偷安葬在洛邑北邙山。

嬴政对於吕不韦的旧部,与参加吕不韦葬礼的宾客,采取下列措施:对於出身自六国的吕不韦门客,一律驱逐出境。对於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秦国官员,剥夺其爵位,流放至房陵。对於俸禄在五百石以下的秦国官员,若未参与吕不韦葬礼,同样流放至房陵,但不剥夺其爵位。

自嫪毐及吕不韦相继死去后,嬴政怒气稍歛,就让流放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咸阳,并警告其臣下若胆敢像吕不韦、嫪毐等人不遵从正道处理国事的话,就会剥夺其官职,家人充当为奴。

至此,嬴政彻底扫清了威胁自己皇位宝座的因素,大权独揽,成为秦国名实相符的君主。

尽管嬴政即位初年年龄尚糼,但其麾下秦军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例如秦国将领蒙骜分别在秦王政三年(公元前244年)攻取韩国十三城,以及在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3年)攻取魏国二十城,并在该地设置东郡。

郑国渠在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开始建造,位於今日中国陕西省泾阳县上然村泾出口一带。建议者为来自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其真正身份是韩国的细作。

当时三晋之一的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大兴土木,就想以建渠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无法向东用兵,韩国便让水工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让秦国凿通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

工程进行途中,郑国的阴谋被发觉,嬴政打算杀掉郑国。郑国指自己虽然是为韩国做细作而来,但建渠不会为韩国延续多少国祚,而渠建成以后的确会对秦国大为有利。

实际上以秦国之强,也免不了受到自然灾害的烕胁,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发生的特大蝗灾导致瘟疫流行,甚至逼使嬴政下诏鼓励老百姓纳粟受爵,在某程度上说明在关中地区建渠,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必要性,因此嬴政最终命令郑国继续把渠修成。

自渠成后,淤积混浊的泾河水被引至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硷地,面积达四万多顷,亩产达到了六石四斗。从此关中成为沃野,再没有饥荒年份,为并吞六国打下坚实基础,该渠也因此被命名为郑国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