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启新5(1 / 2)

加入书签

亦是盛夏炎炎的江宁行在,

凉风习习的宫室当中,鬓角出现细微白色的监国,却在微微的烦恼当中,

因为最近的加税,还增长了对海外藩征收和平买的额度,因此宗藩院里这段时间很是热闹,好些外藩诸侯通过代言人,在朝堂上上窜下跳的十分厉害。

而现今他的关注点,全在了北面的战事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他,谁就是国朝的罪人。

现在已经是国朝发起初次北伐,而他开府行在江宁的第四个年头了,北伐也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岭外大本营,最大的执念和坚持了;

就连四海卫和五房判事在江南诸道的追查,也因为少府少卿的自杀,而暂告一个段落,而转向全力支持对北方情势的掌控和情报支援当中。

二次北伐进行的还算顺利,但是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锐气和锋头了,而是先当小心谨慎的步步推进。对此他也没有任何办法,甚至不好太过催促。

然而,他也发现大本营里的那些轮值枢密使们,其实与他的观点和路线,也并不总是那么齐心的。

这才不得不放弃将权威益重的宁冲玄,给逐步调回中枢的打算,而改迁掉到合并的江西和荆湖行司去,以总筹中路大军的后方事宜。

为上位者,自然不可轻易为臣下,揣测道自己的心思。哪怕子一度默许和纵容他们,一些自以为正确的行为和举措。

随着枢密院里资格最老的两个面孔,在软硬兼施的幕后妥协和交换下,自愿或是不自愿的领了宫观使职而告老退养;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经营和运作,他终于将老臣派的主要势力和影响,给从掌握军国机要的枢密院里排除出去了。

剩下的残余影响虽在,但纯粹是为了异论相搅,而刻意保留下的制衡之道;然而这个令人振奋的结果,并不能改善多少他所遇到的局面和境况。

现在,北伐前线还是在不停的要求支援,索要人力物力财力无算;毕竟,随着战线的拉长,相应的补给和后勤维持,也变得越来越吃紧和困难了;

而大本营对于前沿军队的控制和掌握,也变得有些迟缓和滞涩起来。作为中路主帅的王端臣,关于麾下的各军兵马当中,自发的劫掠事件已经是频有所耳闻了。

为此,他甚至不惜再度数度消减了,诸如淮南、淮东等其他压力较小次要方面的资源,来优先保障这一路。

但是各种要求和请款还是如雪片般飞来,毕竟相比当初的第一次北伐的上下一心和准备充分,现今的屡遭丧乱和动荡的国朝方面,已经没有多少余力和渠道可以调剂了。

而且在这个季节的前沿军中,虽说进展和表现还算不错,但在相对干燥酷热的北地期间,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水土不服迹象;

况且,再不能再让孱弱不堪的北朝,将这轮战事给拖到冬天去,不然对于这只充斥着来自岭外地区,乃至海外驻屯兵马的大军来说,将会是故事重演的一场大灾难了。

因此,在对海外藩加征重税来应急而人心损益的可能性,与保住二次北伐的胜利果实之间,就只能优先取舍后者。

毕竟,国朝的根基还是在这陆之上,只要朝廷能够取得中原定鼎的大势,这些海外藩的怨望和不满,也不过是时代洪流之下的些许介藓之患而已。

而在不远处的偏殿里隐隐有声音传出,却接到了以淮东御史里行秦会之的名义,送上来的弹劾大礼包后。一群人正在里面前争论和辩论,谁该为此负责,又该如何的处断,

想到这里,他不觉得有些头痛起来,这淮东军的那位罗藩子,还真不是可以省事省心的人物,正所谓是“锥置于囊中而其末立见”。

本以为把他放在外面临敌而处,又刻意抑而不用之,本以为可以消减和打磨他的锐气和疾进之心;

但是这位显然并不是那种甘于平凡寂寂的对象,时不时的冒出各新花样来刷一刷存在敢;结果这次一不小心还真给自己制造个大新闻出来。

他居然跑到安东去插手和参合,以安东大罗氏为首的当地诸侯纷争,结果不但雄踞辽西的薛氏就此覆灭了,还把北朝的平卢军给打回去了。

如果不是南海大社的东海分社上层,通过专属的特殊渠道加急汇报过来,他一度还被蒙在鼓里呢。

相比之下,淮东的御史里行把前去观风的巡视团,给全数拿下剥夺了随员和物件后装船赶了回来,就实在是无足轻重了。

当然,作为上位者他也隐约知道,这其中自己那些近臣们,自有人推动和促成的结果;说不定他们还在为此欢呼雀跃,这下总算是有理由和借口,介入淮东当地的利益了。

毕竟,有这个么一个北地桥头堡的地理胜势,再加上善战著称的御营左军,只要得到朝中足够的支持和扶助,无论是虎视河南还是进去河北,都不缺乏建功立业的大号机会。

只是为了不破坏北伐的大局,他一方面不得不压抑着国朝那些臣属,试图对淮镇指手画脚的各种干预企图,以免因人废事而破坏了现有的局面;又另一方面要在大局上限制和抑止其作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