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烽火再起(1 / 2)
却说,在邓愈主持校场演武期间,邓愈下发的不拘一格招募人才的榜文也迅速传播开来,一时间,整个淮南顿时炸开了锅,元朝末年,能做官的,除了军中文武,便主要是地方名望。
现在邓愈下发的招贤榜文,只要有能力的,就能来应聘当官,这便为普通百姓和落魄世子开了一扇窗。
淮南濠州城内,一个身材粗壮,个头不高的中年男子招呼妻儿启程前往泗州城,他的队伍一共两辆大车,前边拉人,后边那辆拉的都是些铁玩意儿。
这位大汉是谁?他就是濠州城第一铁匠王大锤,这王大锤家祖祖辈辈都是以打铁为生,那打造铁器的本事自不用提。
世居濠州的王铁匠要搬家,简直是天方夜谭,马上就有邻居上来询问,“大锤啊,你这是干嘛去,好好地铁匠铺子不开了?”
“李大爷,俺这铺子不开了,去泗州城当官去,你不知道吧,泗州城的邓大帅下了招贤榜,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能当官勒!”
铁匠能当官?你忽悠鬼呢!听说过母猪飞上天的,还没听说过铁匠能当官的。
李大爷是看着王大锤长大的,眼看他要‘上当受骗’,顿时急眼了,拿出长辈的威势再三劝阻,可王大锤铁了心要去泗州城,李大爷怎么劝也劝不住。
濠州城闹成这个样子,淮南城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一批批‘才子’匠人成群结队地往泗州城进发,一时间,泗州城竟然成了香饽饽。
如果铁匠要去当官还能说得过去,可这裁缝、农夫去干嘛?难道邓大帅还能让裁缝、农夫当官不成?
自招贤榜颁布后的一月内,一群群人涌入泗州城,招贤馆更是人满为患,泗州城里装不下了,就只好往盱眙城送。
那些夸夸其谈的‘士子们’还能敷衍下,可那些铁匠、木匠、商人可都是大大的人才,邓愈下了死命令,但有技艺非凡的,都要立刻记录在册,就是送走了所谓的‘文人才子’,也不能冷落了这些匠人、大商。
泗州城里,有一些读书人仰天长叹,曾几何时,商人不如狗,匠人满街走,现在倒好,读书人竟比不上那些干粗活的匠人,最让人可气的是,招贤馆竟然连那些农夫也奉若上宾。
‘才子们’哪里晓得邓愈的心思,那些住在招贤馆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农夫,那可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农学家,对农作物培育和沟渠建设,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短短月余时间,泗州城里来了许多人,当然也不乏一些趁乱混饭吃的混子,不过这些人很快就被守城士兵清理出了泗州城。
不过即使如此,留下来的人还是太多了,尤其是这些读书人,全部到泗州城、盱眙城当官,也不可能。
不过邓愈也不会轻易放着这帮读书人离开,城池管理的职位没了,军中教授士卒读书识字的教习职位却有大把。
军中教习,官比屯长,每月可享受十贯钱的薪资,这待遇对于寒门士子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优渥的了,有了新的岗位,许多闹着要回家的士子们便留了下来。
邓愈眼看泗州城人才涌动,心头顿时乐开了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