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二 千年未有之大变革(1 / 2)
瘟疫给大唐带来的伤痛和恐慌被书籍和纸张带来的狂喜给冲得无影无踪,长安大瘟疫就像是一段被刻意忘却的历史,再也无人提起,受到了失去亲人伤痛的百姓得到了朝廷的补偿和抚恤之后,也重新面对生活,失去了战友的士兵在痛哭流涕发誓照顾战友亲人之后,也随之回归正常。
日子还是要过的。
书籍的大量发售和极其低廉的价格让全大唐的文人士子和百姓都认为这是天堂,这是梦境,但是实实在在的书本和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还有一张张白如雪却价格低廉的令人发指的纸张,却是实实在在的告诉所有人,这不是梦,这就是现实。
几乎所有人都在不顾一切的买书买纸,若不是规定了每个人限购多少书多少纸,估计一个巨富商贾就能把整个长安的书本买空,可是他们只是知道买,却不知道该如何读,连字都不认识,谈何读书?可他们并没有这个意识,只知道买书和纸,拥有书和纸,几千年的穷困,一朝可以颠覆,他们都疯了,不管有没有用处,只要拥有就是好的。
揣在怀里,藏在衣服里,睡觉垫在枕头下面,手里还抓着一本,抱着自己刚会走路的小儿子,如数家珍一般把书从怀里面掏出来,然后左右看看有没有人,防贼一样的保护书本,接着翻开一页,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东西叫做书,祖上多少代人都没有读过。可是现在可以读了,你要知道啊,读书可以让你做大官,书读得好了,咱们这十几代人务农的功德也就到头了!
面对大唐百姓疯魔一般的抢购现状,大唐政府终于意识到了民间对于文化的渴求程度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限度,开启民智,让文化平民化已经无法逆转,谁要和它作对,就是在找死。世家大族一直都在逆流而上。他们的灭亡是注定的。
朝堂上仅剩的三个大家族的官员和部分门生故吏这些日子每一天都是面色发青,低着头走路,走到哪儿都觉得后背发凉,朝堂廷议的时候一句话不说。低着头。往日的趾高气扬已经看不见踪影。就连大唐政府谈论起和他们息息相关的现有世家大族的特权该如何应对的时候,他们也只是瑟瑟发抖,冷汗直冒。并不敢出言有所干预。
李二陛下这些日子感到自己的快乐是以往所有快乐的总和,朱雀门售书的事情已经被史官载入史册,必将大肆美言,而以孔颖达为首的清流文人集团和寒门文士更是激动的流泪不止,纷纷撰文赞美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作为一个军人出身的非纯汉血统的帝王,李二陛下一直都是被文人辱骂和瞧不起的对象,一朝翻身做明君圣君,他的心情想不好都难。
当然,他也意识到了民意的力量,他开始关注民间声音,每做一件事情都要遣人询问百姓的意见,百姓反映良好则喜不自胜,百姓反映冷淡则忧心忡忡,朱雀门售书的十万民潮让他不仅激动,而且害怕,他头一次真正的认识到了百姓的力量,他终于明白了,山东士族之覆灭不是他的功劳,也不是苏宁的功劳,山东士族已经走到了尽头,自绝于天下。
商鞅变法到了最后,贵族无力改变,只能妥协,即使商鞅已死,但是天下大势不容违抗,守旧势力再强大,再怎么玩弄权术,却依然难以对抗悠悠之口,百姓的力量,由此可见,李二陛下还在朝会上三番五次叮嘱群臣一定要注意,还不惜说出自己数次梦中惊醒的事情来告诫群臣,欺压百姓,没有好下场。
眼看着李二陛下似乎有些反应过度了,群臣由此上奏,将历朝历代的事情都说了一遍,以此缓解李二陛下的担忧,山东士族因百姓而亡,大唐会不会也如此?李二陛下的担忧就是这样,群臣连番上奏,多少安抚了一下受惊之人的内心,之后苏宁入宫,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话对李二陛下说了一遍,当天晚上,一副整齐的大字就挂在了李二陛下的床头……
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李二陛下恢复了自信,他坚信,只要自己对得起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就不会对不起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利于民,万民不会背叛他……
这家伙还是怕了,真的是怕了,若不是真的怕了,他定然不会说出君舟民水的话,原先的时空中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让李二陛下说出了这样的话,苏宁不清楚,但是苏宁明白,那个时候的李二陛下和这个时候的李二陛下是一样的,他对他统治下的万民产生了恐惧感。
这种恐惧感控制的好了,就是一个明君圣君诞生的见证,把握的不好,只会引起腥风血雨。
伴随着贞观革新再一次步入正轨,又有几件事情要提上日程,第一件就是长安大瘟疫之后的论功行赏,长安大瘟疫虽然没有造成太多伤亡,但那是所有有功之臣努力的结果,为了封锁疫区,长安大将尽出,将四面八方把守的密不透风,瘟疫始终没有越过军队封锁圈……当然,除了长安的人口稠密区,卫生条件就要好一些,加上苏宁的提前警告,没出现那是正常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