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六 裂痕(1 / 2)

加入书签

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一,大唐远征军主帅薛万彻和东罗马帝国皇帝、波斯帝国皇帝举行了三方会盟,正式确定了三国将聚兵五十万南下彻底消灭已经精疲力竭的阿拉伯帝国,三年的战争之后,阿拉伯帝国的精锐兵马损失殆尽,大将尽丧,第二任哈里发忧病而死,第三任哈里发临危受命,却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主儿,只能守,不能攻。

阿拉伯帝国东征西讨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锻炼出来的四十多万强军已经在三年的战争里面被悉数消灭,所余者不到三万,十多个著名的将领只有三个还活着,其余八人全部战死,在三年战役中的一场又一场战斗中,这些将领和军队损失殆尽。

其实阿拉伯人心里面也明白,罗马人和波斯人心里面也明白,他们有今天,阿拉伯人有今天,百分之八十的功劳都要算给唐人,如果不是当初大唐军队驰援波斯人,估计现在波斯人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甚至连首都都会失去了,那样的话,战斗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失去了波斯人的牵制,罗马人觉得自己估计也不是吞并了波斯人的阿拉伯人的对手。

那会非常惊险,即使阿拉伯人没有实力彻底的消灭东罗马帝国,但是重创还是可以的,比如叙利亚,比如那丰饶的产粮重地,那些可都是帝国的命根子。

所以,波斯人和罗马人是有共识的,所以在面对唐军统帅制定战斗计划的时候,他们虽然有所不满,可是还是决定遵守这份战斗计划,因为唐军用他们的战绩彰显了他们凌驾于中亚三大帝国之上的绝强战斗力和绝对的战斗意志,甚至也包括他们的战斗方式和战争科技。那可怕的火炮,一开始炮弹还不会爆炸,结果现在炮弹都会爆炸了,每一次火炮登场,阿拉伯人总会被炸得血肉横飞,而己方的战斗减员非常之少。

他们甚至也知道。唐军拥有独自一军消灭掉阿拉伯帝国剩余力量的实力,即使他们只有十万军队,而如今阿拉伯帝国还对外宣称有军队五十万,但是彻底的击溃是没有问题的,唯一有问题的就是统治,这一点,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其实也在暗中较劲,谁都希望获得更多的阿拉伯帝国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国覆灭之后。共同的敌人消灭之后。

唐军表明了态度,他们不要领土,他们的领土已经足够庞大,他们现在需要时间去整理自己的领土,恢复生产和生活,所以阿拉伯帝国的领土全部都归属这两个帝国,你们两家自己分,我们只要钱和财物还有物资。还有今后大唐商队和大唐人在你们两大帝国的领土中畅行无阻的权力,当然。还有设立大使馆,拥有自主裁判权的权力。

两大帝国几乎是没有任何意外的全部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只要不要领土不要人口,其他的你想要你拿走就是了,反正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口,我们都可以重新获得。你们不要那是再好不过了,你们已经很强了,要是再要领土,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联合在一起对抗你们了。

这也是大唐的外交家们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所决定的,我们要土地和人口的话。他们就会结成同盟对抗我们,我们不要土地和人口,只是表示我们需要安稳的边境和足够的时间的话,那么他们就会狗咬狗,互相消耗已经折损了很多的实力,那么对于我们日后的大计而言就会很有好处。

我们对付阿拉伯帝国的原因只是认为他们取代了波斯帝国之后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对于这里没有人口和领土的想法,你们和我们长得不一样语言不一样,统治起来太难了,所以干脆不要,给我们钱和各项利益就可以,大唐人会在这里享受到最高规格的待遇,这是我们最高的要求。

两大帝国分别和大唐签订了《大唐、罗马友好互助条约》和《大唐、波斯友好互助条约》,从法律意义上确定了三国之间的互相友好关系,当然了,其中并没有包括罗马人和波斯人之间的合约,他们似乎没有打算签订相关的约定,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了相关谈判和摩擦,在这个大战还没有开始的时候。

贞观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罗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产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摩擦,起因是双方都看中了一块丰饶的土地,而双方的军队都不打算让掉这块土地,于是罗马一百二十人和波斯八十人展开了小规模的械斗,结果是罗马人战胜,把波斯人打死打伤三十多人,而波斯人则杀死了二十多个罗马人,打伤了五十多个罗马人。

双方的政府立刻开始了相互的口诛笔伐,以及聚兵相互对峙,眼看着就要打起来,薛万彻大怒,遣大将薛仁贵率军一万奔赴摩擦地,将双方痛斥一顿,然后分别遣使往罗马人的主帅和波斯人的主帅处调停,贞观十四年十月一日,在大唐军队的调停之下,两国停止了聚兵,而是在当地划了一条分界线,作为战后双方的国界。

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械斗,但是罗马人和波斯人双方都开始了解到,双方之间的蜜月合作期已经结束,裂痕开始产生,现在有大唐军队调停,但是大唐军队一旦撤走,或者大唐不介入双方之间的事情,那么双方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摩擦,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芥蒂,那可就说不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