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亡舌存(1 / 1)

加入书签

齿亡舌存

2018-04-15 作者: 张敏鹏

齿亡舌存

常枞是老子的恩师。有一年,常枞老了快病死了,老子赶去探望,老子扶着常枞的手问:“先生怕快要归天了,有没有遗教可以告诉学生呢?”

常枞缓缓回答:“你不问,我也要告诉你的。”他歇了口气问:“经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吗?”

“知道了,”老子回答,“过故乡而下车,不就是说不要忘记故旧吗?”

常枞微笑着说:“对了。那么,经过高大的乔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吗?”

“知道了,”老子回答,“过乔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说要敬老尊贤吗?”

“对呀,”常枞又微笑着点点头。想了一会儿,常枞张开嘴问老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

“在啊。”

“我的牙齿还在不?”

“一颗也没有了。”

常枞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头还能存在,不就是因为它柔软吗?牙齿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为它太刚强了吗?”

常枞摸着老子的手背,感慨地说:“对啊,天下的事情,处世待人的道理都在里面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告诉你了。”

这则掌故是哲学家老子“柔弱胜刚强”学说的取譬说明,似乎很得要领。其实,这只是一种无类比附,因为舌、齿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柔弱胜刚强”的必然关系。人们倒可以这样反问:人死了,舌头随即腐烂,而牙齿却能久存,这又怎样解释呢?由此可见,“柔能胜刚”的道理,也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如果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则新生的幼弱的东西能战胜陈旧的强大的东西。这是符合于辩证法的。同时,这个学说里还包含着以退为进、后发制人和“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等军事战略思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