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龄初期(712岁)儿童逻辑思维的(1 / 2)
第三节 学龄初期(7~12岁)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2018-04-15 作者: 曾建英
第三节 学龄初期(7~12岁)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我们在前文提到,0~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你拿两个同等体积但形状不一的杯子,让他们挑出谁大谁小,他们肯定答不出。在做计算时,用苹果来举例子,就容易理解;用数字加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了。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有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处。
7~12岁则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阶段,这个阶段孩子思维主要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种过渡性就是说,儿童能对具体事物的变化进行抽象推理,并揭露其本质特点。但是儿童不能脱离具体事物的感知进行判断推理。皮亚杰称这时期儿童的思维为“具体运算”阶段。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理解这一点:画十个杯子,十个鸡蛋,一一对应,问孩子鸡蛋数目多还是杯子多,孩子应该怎么回答呢?孩子应该说一样多,因为十个鸡蛋和十个杯子。接着我们做一个改变,把十个杯子集中放在一起,然后鸡蛋在一旁平放开来,这时候,学龄前的儿童大多会说鸡蛋多。为什么呢?因为摊开一大片,这说明他对数的认识,没有进入实质。而学龄初期的孩子则会通过数数来告诉你正确答案。
通过类似的一系列实验论证,皮亚杰认为这时儿童已具有了对物体的守恒概念。这和中国一些心理学家所说的这时儿童思维特点的意思相同。心理学家们还在实验中还发现儿童在掌握物体守恒概念时,具有凭借感知、表象和概念进行的三级不同质的水平,以及不同年龄通过守恒实验的人数百分数也不相同。可见,儿童对物体守恒概念的获得,无论在量上和质上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家长可以问孩子:“有一只大盒子,内有三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四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有些孩子就不能计算出来,因为他们顾此失彼,不能一步步考虑题目的结构,做出正确的计算。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非常重要。如果早期训练不足,后期还需科学的强化弥补,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对那些早期运动不足的孩子要训练他们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案例分析
讲述人:秦女士
宝宝资料:磊磊,男孩,7岁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时候难免会很任性。有时候在大街上,孩子一定要买一些玩具,爸爸妈妈不给买,孩子就会开始哭闹。更有甚者,孩子有时候会提出一些不可能满足的要求,比如深夜闹着要去游乐场等等。这些父母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的小问题,其实都是对孩子进行自控、自抑能力最初培育的良好机会,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把这样的机会简单忽略掉了。
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我们培养宝宝的例子:
一天。餐盘里剩下了两块块饼干,磊磊跑进来吃了一块,然后对妈妈说:“妈妈,这块饼干帮我保存着,好吗?”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好的。”
过了一会儿,我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我在和朋友电话聊天的过程中,无意识之间把餐盘里仅剩下的那块饼干吃了,而且随手洗干净餐盘,把餐盘放在了橱柜里。这个过程都是在我不经意中完成的。
不久,磊磊跑进来找饼干,没有找到,问我:“妈妈,我的饼干呢?”
我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随口回答:“哦,对不起,我吃了,没有征得你的同意。”
结果,我家的小霸王磊磊开始大哭……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我想家长们通常处理的方是认为自己错了,要给孩子认错。对呀,饼干是孩子存放到这里的,不应该吃,是妈妈做的不对。面对大人自己的错误,大人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为孩子做出“敢于承认错误的榜样”。
其实,还可以这么做——
由于没吃到饼干,磊磊伤心极了,又哭又喊:“饼干是我的,还给我。”
我蹲下来一边安慰他一边说:“嗯,妈妈是因为肚子饿才吃掉饼干的。妈妈饿坏了就有可能生病去医院。我要是生病了怎么办?”
磊磊别扭地说:“你生病了我给你叫医生。”
“嗯,那你知道电话号码吗?”我问。
磊磊气鼓鼓地说:“知道,120”
我笑了笑,又问:“嗯,那你能告诉医生来我家的路怎么走吗?你知道我们家的地址吗?你有钱吗?生病是需要钱的。你知道怎么挂号吗?你知道买药吗?要知道,带妈妈看病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呢?你知道怎么做吗?”
磊磊一时被堵住了,看着我,半天才说:“不知道。”
看到颇有成效,我又问:你希望妈妈生病吗?
“不希望……”宝宝低声说。
“那妈妈可以吃你的饼干吗?”
犹豫了一下,磊磊大方的说:“可以。这样妈妈就不会生病了。妈妈,如果下次你饿了可以吃我的饼干。不,我会留一些给你的,我不想让你生病!”
解析:其实宝宝拥有很好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案例中的母子的对话,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清晰着呢,只是缺少大人为他梳理。在孩子蛮不讲理的时候,大人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太小说不通道理,只要你把条理了梳理清楚,孩子很容易发现理解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分析,为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的搭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亲子课堂
↑返回顶部↑